公园简介
公园位于深圳华侨城欢乐海岸北区,占地总面积68.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50.13公顷。华侨城湿地是集生态观光与自然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湿地,同时也是国际候鸟重要的中转站、栖息地。2020年,华侨城湿地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考察组的考察验收,成为深圳市目前唯一的国家湿地公园。华侨城湿地因其在自然教育、社区服务、公益平台打造、生态保护等方面的突出贡献,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先后获得了“国家级滨海湿地修复示范项目”、“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至今8年多,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培育了超600名志愿者,贡献了志愿服务超4万人次,服务时长达15万小时,开展教育活动近万次,影响公众超千万人次。
文化活动
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自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培训环保志愿教师,研发课程活动,带领公众在自然中学习。华侨城湿地现已成为观鸟、观鱼、观虫、观自然的理想场所,中小学、大专院校等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理想实验基地。“体验式教材”包括课程、活动、讲座,是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最重要也是最具特色的“教材”,书面教材为“体验式教材”提供理论指导。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携手环保志愿教室研发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目前已研发出了生态导赏、自然fun课堂、零废弃课程、小鸟课堂、红树课程、无痕湿地、生态讲堂等十余个主题的自然课堂。
红树啼莺的木栈道,是进入华侨城湿地的第一个观景点,在此能观察到芦苇、红树林等多样的生态环境,适合各种动物栖居。木栈道上设置了高倍望远镜,可供游客体验;东滩是湿地面积最大的一片滩涂群,浅水及滩涂生境吸引很多鸟类在此停歇觅食,尤其是鸻鹬类和鹭类等涉禽(黑翅长脚鹬、青脚鹬、反嘴鹬和白鹭、牛背鹭等);平湖飞鹭是距离湿地东门最近的一个亲水观景平台总长约70米,在亲水平台两侧,可以观察到华侨城湿地的7种红树类型,分别是:秋茄、桐花树、木榄、老鼠簕、卤蕨、海桑、无瓣海桑;翩影轩是隐藏在树丛之中的观鸟屋,以木制材料修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是观鸟的最佳地点之一。
每逢候鸟季(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之间),摄影爱好者都会在这捕捉鸟儿美丽的瞬间;零之路位于华侨城湿地原始海岸线的中段,总长约600米,在这段道路上,可以欣赏到在华侨城湿地自然艺术季期间,深圳各中小师生利用树叶、树枝、果实等自然素材制作而成的艺术作品;轻纱绿苇是位于华侨城湿地西侧的亲水木栈观赏平台总长约90米,可以观赏到集中成片的芦苇荡,是华侨城湿地独有的景色;觅幽阁的原型是一座历史岗亭,现已改造成公众观鸟的场域,在这个观鸟屋前方可以看见三片滩涂,构成一个“品”字形结构的滩涂生境,是华侨城湿地为水鸟提供的休憩觅食的场所,同时也是越冬雁鸭类鸟儿休息玩耍的区域;全国首条情意感官步道——月亮步道,步道分为东西两段,总长1000米。
东段途径:榕岸卫槿、蔽日穹枝、风悦清尘、平湖飞鹭,西段途径:栖凰观羽、静水清流、和光徐行、林下采薇;华侨城湿地生态展厅于2014年11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潮汐模拟池还原了50年前深圳湾天然潮汐的景象,生动的滨海湿地剖面图巨型油画将栖息在滨海湿地的生物分层次呈现,通过观鸟系统能否体验零距离观察水鸟的乐趣,丰富的科普材料为游客呈现了华侨城湿地的美丽,她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华侨城湿地生态展厅帮助人们了解湿地保护的意义,并思考人与湿地、人与自然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