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城管 > 各地城管

更智慧更便民,上海城管更有“数字力”

日期:2021-01-08 10:25:01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上海正在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更智慧、更便民的城市治理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徐志虎7日做客2021数字上海新风景——《民生一网通》节目,畅谈数字上海的城管实践。

  上海城管更有“数字力”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防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上海城管的工作重点。数字化为相关工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徐志虎说:“过去这么多年街面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区域,但实际上我们以前对于街面店铺的底数不完全掌握,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全覆盖没有遗漏,怎么做好街面的防控工作?这就倒逼我们工作方式创新,首先做了数据库排摸,用微信小程序发动城管队员挨家挨户排摸,很短的时间就把全上海24.6万家商铺的信息全部入库。”

  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上海城管在保持一定执法力度的同时,更注重服务精细化发展,调整了很多执法口径和方法,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提高了信用门槛,另外执法的手段更加强调包容审慎监管,鼓励一些新业态在初始阶段有序发展。

  “数字力”增强,群众满意度也提升了。上海城管每年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2次社会满意度的测评,过去5年的结果显示市民满意度逐年上升。

  非现场执法高效便利

  以前城管的执法方式是现场执法,如今非现场执法更加高效便利,通过信息化手段,远程实时抓拍违法现象,通过数据库的比对找到违法行为人,通过短信微信的方式告知违法行为,督促其接受处罚,通过短信微信传送处罚决定书,违法行为人还可以在网上完成罚款的缴纳。

  在闵行区梅陇镇,通过安装在道路上的智能感知设备,智慧街区管理平台就可以对违规占道、跨门经营、垃圾堆放、人群拥堵、有害气体等5个场景进行智能化自动报警和发现。7日上午,平台发现古美西路38号门口发生了跨门经营的情况,系统在报警识别情况以后,通知街面执法队员,立即去现场执法处置。

  徐志虎表示,非现场执法的优点是远程不需要面对面,避免很多现场的冲突和矛盾,而且很多技术可以做到实时自动研判,实现全天候24小时监管,让管理更加精准,执法更加准确,大大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执法的效率。

  平台数据实现共享

  浦东新区建立了“城管微平台”,通过乱点梳理和管控聚焦,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在三林镇微平台指挥中心,大屏幕实时显示了城市管理的运行状态。以往对于乱点整治,往往采取城管队员固守,以及联合其他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的方式,但是效果不明显。通过平台的人工智能监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明显提升。

  微平台实际上是一网统管的应用端,背后是一网统管数据中台的支持。

  徐志虎介绍,上海城管已经基本建立起执法数据库,已有155万条信息接入,在大数据中心与其他部门实现信息互享互通,内容涉及沿街店铺、店招店牌、历史保护建筑、中介门店等。城管部门还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发动执法队员排摸情况,对数据进行修正。有了数据库之后,上海城管可以更加精准地展开新的执法监管智能模式。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年,上海城管将聚焦高效能治理,围绕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提高执法的效率和水平。徐志虎说:“今年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是围绕整个城管执法的数字化转型来推进,全面融入一网统管,在一网统管当中实现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业务融合,实现管理闭环。全面推动执法模式、社区治理的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塑造新时代的城管新形象。”

  2021数字上海新风景——《民生一网通》新年访谈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广播电视台主办。中国经济信息社作为经济信息服务的“国家队”,承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互联网+监管”系统的日常运营工作。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的指导下,该平台和系统充分发挥公共入口、公共通道、公共支撑的总枢纽作用,全面提升政务服务和在线监管能力,有力支撑全面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和“一网统管”。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