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园的故事③ | 先锋实践,甜蜜家园——香蜜公园
日期:2022-09-15 10:39:09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这是一个“圈粉”无数的公园
广大市民是这座公园的主人
也是这座公园的设计师、建设者……
它,就是香蜜公园
香蜜公园深受广大市民喜爱,它靠的可不只是超高颜值:“开门问计”广邀市民参与决策;成立“公园之友”组织各类公园活动;“自然学校”“义务导赏”团队守护香蜜生态;广播公园文化理事会制度、创新公园治理架构……
在香蜜公园,深圳开展了一场超先锋实践。它激发人人参与公园建设和管理,共享公园建设福祉,获得了广大市民打心底里的认同。
2017年7月19日,香蜜公园正式开园。
这座年轻的公园,从规划设计到建设施工再到运营维护,质感优、创意新、参与感十足,一次次刷新人们的认知,为后续公园的建设蹚出了一条新路。
它是深圳公园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2017年建成初期的香蜜公园
早在2003年,市政府就收回了香蜜公园所在的地块,并将其规划为公园用地。
2010年4月,《深圳特区报》在《农科生态公园项目今年可望重新启动》这篇报道中就用“办理期间经过了‘不满意’到‘满意’的曲折过程”形容了香蜜公园建设初期的困惑。
旧路走不通就换新路走,这是特区的经验,也是特区的精神。建设香蜜公园换了个思路,这段困难时期倒逼着香蜜公园从一开建就走上不同寻常的路。2013年6月21日,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议定香蜜公园项目建设主体改为福田区政府。由此,香蜜公园的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政园林科孙逊博士表示,香蜜公园当时的情况十分复杂,社会各界密切关注,这是巨大的压力,但也要看到,压力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动力。既然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不如就把“球”摆出来,让大家一起踢。
▲香蜜公园郁金香花开 韩跃武 摄
孙逊博士介绍,在国外,公众参与公园建设,多方共同出力的模式早已十分成熟。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都曾出现过公众参与公园和其他市政项目建设,巧妙地化解了公众与政府、开发机构与公众之间矛盾的案例,还推动了城市文明的发展。
当时,香蜜公园建设和管理的主流思路仍然是“政府包打天下”,如果让公众参与公园建设,能行得通吗?事实上,深圳既有深厚的公众参与基础,也是最早通过地方立法确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度的城市,改革有法有据,福田区说干就干。自立项之初,香蜜公园就秉承“开门建园”的理念,提出了“开门问计”的工作思路,推动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全程参与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
2014年,围绕着如何建设香蜜公园的话题,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会、讨论会、评审会、研讨会相继召开,时任福田区城管局副局长的杨曙光被市民的热情打动。
在一场座谈中,一名与会代表看完公园建设方案后直接“开炮”,他认为,香蜜公园应该建成“科技型”公园,展现最先进的技术。这位代表的一番话,引发了研讨会与会人员的热议。
杨曙光就此发问:老百姓究竟想要一个怎样的公园?是炫酷科技还是时尚设计?或是一个自然生态美好、文化生活丰富的宁静场所?那场会议上提出了很多新想法,最终在观点“碰撞”中得到了最大公约数,把公园建设推上了正轨。
2014年7月,政府发动项目所在地街道举办了“我心目中的香蜜公园”绘画活动,这是“开门问计”中格外生动的一场主题活动。周边社区的家长带着孩子参观完项目基地后,现场画出了理想中的香蜜公园。
▲香蜜公园一景 钟子杰 摄
稚嫩的笔绘天马行空,反映出孩子们对自然的向往。这些画看上去有些幼稚,但大人们却没有把它们当作走过场,反而成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这一系列作品中出现的亭、桥、小溪、游乐场、足球场等都成为后来设计师们的灵感之源。
▲2022年香蜜公园一景 钟子杰 摄
公众参与开了个好头,香蜜公园“开门问计”的底气更足了。初阶的参与,帮助市民和政府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是时候扩大市民参与的范围、挖掘参与的深度了。
为探索公众有序参与管理运营机制,公园组建了香蜜公园理事会,形成了“政府+理事会+企业”三方联合的新型公园管理模式。政府相当于“街道办”,负责公园行政管理;理事会就是“居委会”,大家来“话事”,负责公园决策与监督;而企业则相当于“物管”,承担着日常管理维护的职责。这套管理模式的核心在于理事会的制度创新。首届公园理事会12名成员中,有公园管理专家、环保专家、安保专家、科普专家、公众代表等不同身份的人员,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智库,更代表着民意,决策科学性有了保证。
澳大利亚珀斯市国王公园引导市民建立“国王公园之友”组织、有序参与公园事务服务的经验,给了香蜜公园建设者很大的启发。2015年7月,深圳的公园之友正式问世。首任会长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先生担任,聚集了众多行业的领军团队及专家,这一民办非企业单位短短几年内就吸引了大量热心市民加入,服务的覆盖面也从香蜜公园扩大到了全市多个公园。
卧虎藏龙的公园之友“八仙过海”,释放出蕴藏在民间的巨大能量。原本政府需要花大力气组织活动,还可能面临众口难调的局面,现在,各路能人主动献计,乐此不疲,活动也是满满的专业范儿,深受市民喜爱。2018年6月启动的自然学校项目,就是由政府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的最具代表性的优秀活动之一。
这个汇集了国内优秀的自然生态专家,接轨国际一流教育理念的“校外课堂”,结合深圳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开发了一系列生动有趣、内容翔实的“园本课程”,让前来报名上课的孩子们,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里,获得难能可贵的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
香蜜公园的周边,环绕着数条以“农”开头的道路,这个“农”字记录着香蜜公园的身世:这里曾经是深圳市农科中心的科研生产用地和展销集散地。
深圳这块创业热土承载了农业科技人员的梦想。那时,深圳的农业科研人员从国内外引进了一批名贵珍稀园林植物,形成了引种植物标本园;还引入优良的果树试种,其中荔枝数量众多,形成了白沙岭荔枝山,后来发展成深圳有名的荔枝基地。
▲香蜜公园建设前的荔枝林
香蜜公园内著名的荔林风光由3000多株荔枝组成,其中近80%的农科老树悉数留存,继承了前人努力的宝贵成果。除了荔枝,香蜜公园还保存了大量农科时代的记忆。公园内绿荫重重,植物层次和景观空间十分丰富,让游客觉得浑然天成。
▲新人在香蜜公园拍照 钟子杰 摄
城市的旧记忆,正在回馈善待它的人。香蜜公园成为网红公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这里首创了公园里的婚姻登记处,一对对新人可以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完成人生大事。
▲香蜜公园中式婚礼堂 钟子杰 摄
中式、西式两座风格鲜明、设计感十足的婚礼堂,经过国际招标,优中选优,由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建筑设计师刘珩教授担纲创作。婚礼堂清新典雅、大气庄重,在建筑设计中处处流露对新人生活美满的祝福。这一处建筑杰作的点睛之笔,莫过于中心区域的一棵青梅和一棵海红豆,衔接了人工之匠心与自然之天巧。这两棵植物,正是公园保留下来的宝贵城市记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青梅、海红豆分别象征着“两小无猜”和 “相思相守”,美好的寓意与场地功能、文化氛围完美契合。
▲香蜜公园西式婚礼堂 钟子杰 摄
香蜜公园总体园林的设计理念是既有场地精神的传承,也有造景艺术的创新。香蜜公园的改造建园摒弃了传统的“推倒重来”的做法,充分重视对原有植物资源的保留和利用,通过对原有植物资源普查,结合新园区的规划定位,确定需保留植物的品种和数量,再根据植物品种及生长情况逐一确定每一株保留植物,为规划设计及后期施工提供了依据,对丰富公园景观、节省建设成本以及传承和延续公园文化历史均具有重要意义。
香蜜公园的先进理念源自哪里?答案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公园设计竞赛。为了把香蜜公园打造成精品,福田城管部门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了两阶段形式多样的公园设计竞赛。第一阶段,主要是帮助设计机构了解市民需求,明确公园定位和总体规划,并制定出政府投资分配方案。第二阶段,则对第一阶段已经入选的方案进行多轮次、逐轮完善,并分解出景观方案和建筑方案。
设计竞赛可谓用心良苦,在制定规则时,甚至限制了方案的最多页数,要让设计师“言之有物”,避免把竞争注意力放在“量”而非“质”上。如此精细化的操作方式让更多高水平建筑师参与小建筑的方案设计,把最优秀的人才、最优秀的方案“组装”在一起。
▲香蜜公园荔枝林空中栈道
得益于顶尖的专业设计和施工,香蜜公园一开园就惊艳全城。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设计,其实都是设计师的巧思。
一桥飞架荔林上空——香蜜公园内的空中连廊,让人印象深刻。若要尽可能地保留荔枝林的密度,游客游览的路径就难以穿过林间。为此,设计单位为公园设计了一座空中廊桥。人在空中走,还能从高处欣赏荔林绿海一般的景观。这条连廊还被计划纳入城市绿色交通体系,连接周边多所学校、多个社区以及公园的图书馆设施。
公园内的四个小建筑,也是“蜜蜂”的最爱,包括游客服务中心、自然科普图书馆、婚庆礼堂和资源循环中心。建筑风格赏心悦目,充分印证了深圳“设计之都”的称号。
游客服务中心是根据原来一座茶舍的原貌重新进行设计的;自然科普图书馆,虽然采用了钢结构和全玻璃立面,却以多种方式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在延续中国园林建筑传统的同时,也为现代化的开放式公园赋予了新的活力;婚庆礼堂,被誉为最美的婚姻登记处。设计师刘珩在《香蜜故事》书中写道,这是她工作室成立12年来创作的最温馨、最接地气的一个作品;资源循环中心,充分体现了低调实用与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公园内产生的枯叶等废料通过循环中心变成肥料,此地也是深圳垃圾分类的宣传窗口。
在香蜜公园这座宜人的绿洲上,文化地标也格外耀眼,正如瓦尔德海姆所说,这里真正成为人们洞悉这座城市的透镜,也成为重新建造当代城市的媒介。
香蜜公园走红的原因并没有多玄
城市治理的绣花功夫到位
充分尊重民意、调动民智
累累硕果自然就能酿成佳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