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007541969A/2024-00361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成文日期: 2024-08-01
名称: 深圳远足径郊野径
文号: 发布日期: 2024-08-0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深圳远足径郊野径

发布日期:2024-08-01  浏览次数:-

  【主持人】欢迎大家来到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4年第二期“在线访谈”。今天参加访谈的嘉宾是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规划发展部主管李婕,本期节目将围绕“深圳远足径郊野径”和网友们展开交流,其实在2022年我们做过一期关于远足径郊野径的访谈,那这两年来深圳远足径郊野径建设情况如何呢?尤其是鲲鹏径备受大家关注,如果大家对这个话题有任何疑问或者意见,欢迎和我们互动。首先有请李婕主管和我们线上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李    婕】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们大家好,非常开心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深圳远足径郊野径”这个话题。

  【主持人】我们深圳相对于其它一线城市,不仅有高楼大厦,还有丰富的山海资源,市民游客可以爬山、看海,体验不同户外运动的乐趣。近年来,户外徒步、爬山,成了当下的一种运动热潮。但有些刚接触的网友还分不清什么是远足径、郊野径,李婕主管能否解答一下?”

  【李    婕】好的,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下。远足径是指具有长途远足功能的线路,深圳通过连接五大山系的山峰,串联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人文资源,规划形成长距离、跨区域的远足徒步路线,具体包含鲲鹏径、凤凰径、翠微径与阳台山环线、马峦山环线、三水线,简称“三径三线”,是深圳远足径体系的核心框架。郊野径是指具有郊野游憩功能的线路,具体包含以“三径三线”每5公里为单元选出连接重要出入口的安全下撤线为郊野径主路,其余构建形成郊野径网络。主要为自然路面或采用生态工法建造的步道,连接自然区域与建成区域,兼具自然游憩体验与下撤功能。它是连接自然与城市的纽带,能让市民从城市居住区到达山林衔接远足径,最终实现让市民从家门口就能走进山林走进大自然。

  【主持人】感谢李婕主管的详细解答,让我们了解到远足径是具有长途远足功能的,而郊野径则是郊野游憩功能,好的,我们来看网友提出的问题,网友“詹不错”问:深圳为什么要做远足径郊野径呢?

  【李    婕】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平时大家的工作节奏都很快,节假日更需要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随着市民群众户外活动需求日益增长,徒步山林,漫行郊野,成为一种新的户外休闲方式。通过徒步爱好者们行走探路,已经形成了很多经典路线,例如阳台山大环线、三水线等等,但这些线路存在着连贯性不足、标识系统不完善、缺少配套设施等情况。为了打造我们深圳自己的山林步道系统,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从2016年开始探索远足径、郊野径,通过研究国内外知名步道成功案例,像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小径、欧洲的勃朗峰环线,还有中国香港的麦理浩径等等,在2019年结合深圳实际启动了郊野径试点,2022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全面开展了远足径郊野径建设工作,着力将深圳打造为具有“山海连城”特质的户外徒步天堂,促进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

  【主持人】去年开始,关于户外徒步,很多市民关注最多的就是“鲲鹏径”,今天在节目中您可以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下线路情况吗?

  【李    婕】好的。鲲鹏径西起自然人文胜地凤凰山飞云顶,东至地质奇观宝地七娘山(《新安县志》旧称“大鹏山”)大雁顶,全长约200公里,结合线路长度、出入口位置和徒步习惯,分为二十段,各段分段点便于市民游客接驳中转。鲲鹏径穿越山岭、森林、湖泊、溪涧、海岸,西部地势平缓、中部地形复杂、东部山脉密集,串联十余座主要山峰、二十余个自然郊野公园、十余个大型湖库、十余个历史人文地、三十余个城市观景点、多个城市重点发展片区,通山、达海、贯城、串趣。

  【主持人】网友yaya陪娃问:“鲲鹏径”有没有特别值得推荐的路段,或者具有特色的地方?

  【李    婕】首先推荐鲲鹏径七段,起终点是紫涧园——涂鸦墙,沿线有多处城市阳台观景点,利用在地的石头资源打造而成的休憩平台。其中红花岭观景平台,市民向南可俯瞰深圳湾、香港北部片区,向北可远眺西丽科教城、龙华、宝安片区,眼前郁郁葱葱的山林、远处中心城区地标建筑、交通动脉及大沙河、深圳湾、香港无缝衔接,山海相连的视觉通达让人心旷神怡。沿途有设置观景解说牌,使游客获得更优质的赏景体验,打卡城市美景。同时深入挖掘这条步道全线的人文、生态特色,利用环境解说系统及标识指引系统,引导市民在徒步过程中体验沿途人文、生态特色看点,享受“山海相连,都市方舟”的步道乐趣。

  其次是鲲鹏径十二段,起终点是谭仙公庙——马峦山西北门,沿线既可近赏竹林、藤蔓、灌木、枯树的野趣之乐,亦可远眺海滨风光。登到山顶有群石林立,视野开阔,近可观三洲田水库、园山风景区,远可眺望东部华侨城和梧桐山,坐拥360度全览式观赏视角。在打鼓嶂,甚至看到号称深圳版千岛湖的三洲田水库,路线还经过了深圳最大的瀑布群碧岭瀑布群。梅亭附近的万亩梅园,每年都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去游玩.

  还有是鲲鹏径十九段,起终点是西涌旅游度假区——东涌社区,本段为深圳最著名的海岸穿越线——东西涌穿越线,东西涌海岸线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八大海岸之一。沿途光怪陆离的海蚀地貌、野性十足的海岸风光,以及难度适中又带些小挑战的穿越刺激,都是别处无法获得的体验。

  【主持人】网友“小花姐姐”问:你们会采取哪些举措来推动全市远足径郊野径建设工作?

  【李    婕】主要采取的举措有建立健全机制、加强顶层规划、组织培训督导、探索共建模式四个方面:

  一是市局牵头各区成立了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建设工作推进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倒排工作计划,统筹各区对标对表推进全市远足径郊野径工作。开展深圳远足径资源调查数据库工作及远足径地图攻略编制工作,增强服务类型、丰富徒步体验,推动深圳远足径建设高质量稳步发展。

  二是衔接公园城市总体规划、山海连城实施计划对全市远足径郊野径的布局进行统筹规划,联合各区和登山协会、磨坊等公益组织开展充分的实地调研,充分挖掘步道沿线自然、人文、历史特色,对步道选线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可实施性。

  三是组织专家和技术团队,深入各区、各建设单位,加强远足径、郊野径理论、案例和实操培训,宣贯郊野径建设的生态优先原则,推广手作步道理念,从源头防止过度设计、大拆大建。

  四是探索远足径、郊野径共建共管模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和市民参与远足径、郊野径的共建、共治、共享。

  【主持人】说到共建共享,在远足径郊野径建设过程中,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招募市民来参与建设、组织公众参与活动,这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呢?

  【李    婕】是的,在远足径郊野径建设过程中,我们会通过“美丽深圳”或“深圳城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招募一些热爱户外、热爱自然,对远足径郊野径建设有热情的市民、企业或社会组织来参与共建,激发社会参与政府日常工作的热情。市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空间的塑造,进而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特质,从欣赏自然到回馈自然再到成为自然的一部分,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建立市民群众的社区意识,增强维护环境的责任感。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市民群众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树立共同的目标。

  【主持人】网友“零零的世界”问:这几年,深圳远足径郊野径建设工作有哪些创新?

  【李    婕】深圳远足径郊野径在设计和实施理念以及建造模式上都有创新。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坚持“三零”原则,所谓“三零”是指“水泥铺装零增长、生态资源零损失、自然环境零冲击”,采取手作步道形式,尊重历史现状,尊重自然地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结合多种工法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效果,修复生态断点,激活山水资源,构筑自然绿色的生态网络。二是积极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打造凸显山海资源、文化内涵、城市特质的各具特色的精品线路,不断拓展远足径、郊野径的文化、康体、艺术及科普功能,充分衔接自然与城市,山林与社区,联通城市生态毛细血管,打通“最后一公里”,构建“生态、人文、舒适、可达”的高品质城市生态绿色空间。三是坚持公益属性和人性化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和市民参与实施建造、徒步体验及维护管理,通过招募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市民群策群力,探索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模式,带领市民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呵护自然,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主持人】我发现今天的话题网友们都特别的关注,问题也很多,但时间关系我们的访谈也要接近尾声了,我们再来看最后一个网友的问题。网友“日常日常”问:在开展远足径郊野径建设工作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挑战或者工作难点?

  【李    婕】的确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在对步道进行选线和实施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开一些生态敏感地区,避免对稳定的生态环境带来侵扰,因此需要对区域的生态环境本底情况开展翔实的调研,对场地有准确清晰的认知。二是因为步道实施遵循“三零”原则,所以基本依靠纯手工、纯人力,使得整个实施过程非常辛苦。特别是部分适合远足徒步的路径往往是在山脊,地势险峻,路途遥远,工人们带着干粮早上进山修路,晚上才下山,施工条件很艰苦,在此,也向我们的手作步道工人们表达敬意和感谢。

  【主持人】好的,谢谢李婕主管。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节目就到这里,期待大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的建议,我们将悉心听取,谢谢大家。


附件:

1.嘉宾: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规划发展部主管李婕

2.在线访谈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