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3日《民生二维码》“马上就办谈民生”访谈听众问题汇总
日期:2016-03-03 11:10:16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今年是城市管理治理年。2月23日,杨雷副局长率队参加了深圳新闻网《民生二维码》“马上就办谈民生”访谈节目,就城管局在城市管理治理年系列工作中该当何为,与主持人和网友亲切交流。综合处副处长朱毅朝、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袁宏伟参加了访谈。
【主持人】:《民生二维码》“马上就办谈民生”的系列访谈节目,“邀百姓点菜、由政府下单、用网络互动、请大家点赞”是民生二维码的宗旨,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深圳市城管局副局长杨雷、深圳市城管局综合处副处长朱毅朝、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袁宏伟,首先请三位领导跟网友打个招呼。
【杨雷】:各位网友好,今天很高兴在《深圳新闻网》这个平台跟网友互动。
【主持人】:首先我想请杨局先跟我们交流一下,今年其实是城市管理治理年,马兴瑞书记其实也在市委六届二中全会上对作好城市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他的要求,杨局,能不能跟我们首先讲一下,城市管理是城管局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简单来说,市城管局社会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杨雷】:今年是城市管理治理年,我们又是城市管理局,所以在这一块我们的工作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我想今年的市里面安排的城市管理治理年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要抓安全生产和隐患排查,这一块我们也把它已经作为今年城管局一个重要的工作,重中之重的一个首要工作来抓。
城管局系统大家也知道,去年12月20号出了洪涝特大事故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我们也感到非常痛心,在这个事故发生之后我们对于全市在用和已经封场的余泥渣土受纳场立即进行了梳理排查,这项工作今年还会继续按照梳理排查的结果,我们会采取工程措施分门别类去消除它的隐患,我想这是今年我们城市管理年城管局要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牵头去推动它。
第二,城市管理治理年我们也依托这个平台今年要抓好垃圾的治理这一块,因为受纳场出了事,我们在用的还有几个生活垃圾的填埋场,它的填埋量也是非常大,我们对这一块一直也是抓的比较紧,接下来还要采取更好的措施,更科学的方式,把这一块工作做好。
【主持人】:其实刚才杨局介绍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其实我们了解城管局在公共安全方面做的具体事件方面有没有一些风险点,尤其是在易发生的地方,跟我们介绍一下可以吗?
【杨雷】:这个是不是请朱毅朝处长?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
【朱毅朝】: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公共安全风险点,我们局面对的公共安全风险点大概可分为四类。一是自然灾害,包括洪涝、暴雨、台风,以及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等,其中比较突出的任务比较重的是自然灾害。
第二个主要是生物灾害,主要是公共卫生这一块,卫生防病,包括疫病、虫媒传染病等这类的公共卫生。第三类主要是事故灾难,包括火灾、爆炸、人员密集场所等,因为我们局管理的公园很多,特别像仙湖植物园,节假日人特别多,防止踩踏类的事故尤其显得重要。第四类主要是公共事故安全,这个比较少一点。
【主持人】:朱处刚刚跟我们讲了一下关于目前发生风险的地方,让我们知道其实城管局不管是管垃圾分类,包括一些填埋场,可能公园也是我们管理的范畴之一,朱处能不能再跟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在一些易发生的风险点,有哪些地方最容易发生,发生以什么为主,尤其在我们刚刚介绍的风险点问题上。
【朱毅朝】:因为我们城管局管的地域范围主要是森林、绿化这一块,山体比较多,我们深圳市大家都很清楚,特别是我们的梧桐山,山体滑坡的情况比较多,主要是自然灾害引起,2012年7月24号强台风韦森特导致梧桐山发生多处的塌方,引起了比较大的影响。至于其他的山体,羊台山等等这些地方,可以这么说,我们目前排查的山体隐患,或者说塌方这些还是蛮多,我们局目前来说排查出来的现在为止,统计出来大概有65处,其中有12处市里面已开展整治,其他53处将按照市里的要求,向市规土、发改部门申请,把它列入整治计划,分步推进。
【主持人】:其实刚才朱处跟我们介绍了目前深圳市城管局管理的地域自然灾害边坡风险点有65处,刚才朱处也讲了尤其是由自然灾害,例如台风造成一些山体滑坡,目前我们的一些针对措施,下面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针对这些灾害点、风险点,我们城管局在面临这些重特大意外灾害的时候我们有没有一些安全措施来应对。
【朱毅朝】:针对地质灾害,我们局系统对这一块工作还是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一个主要是在发生灾害的点设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栏和警示牌,防止游人或者市民误入,导致不安全。第二主要是安排相应的保安加强巡逻,防止人来人发生意外。同时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监测,定期的、不定期的进行监测,发现有什么情况及时保送我们局的安监办。最后一个措施,现在把这些治理点纳入市里面整治的范畴,我们抓紧推这个,要分类处理,因为有些比较大的,有些小的,小的我们很快就可处理。
【主持人】:好的,谢谢,其实我们知道深圳在用的余泥渣土场大概有6个,数据显示剩余库存量大概是1600万平方米,而在2013年到2015年期间,深圳每年大概产生3600万立方米的余泥渣土,也就是说深圳的库容,余泥渣土场的量大概在半年之内就用完了,对于目前这样的情况或者一个现状,城管局在管理余泥渣土受纳场有哪些?目前来说使用的情况又怎么样?请我们的杨局给我们介绍一下。
【杨雷】:我们目前在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6座,其中由城管局直接管理的是2座,一个是部九窝受纳场二期,一个是新屋围受纳场,部九窝受纳场二期总设计库容是3800万立方,已经填了2800万,剩下大约一千万的库容,全市总库容剩余大概1600,部九窝占了1000万,是这么一个概念。
另外我们管理的还有一个新屋围,新屋围它不是接收工程弃土,是建筑垃圾砖头瓦块这一类的建筑垃圾,是我们直接管理的。另外四个都是由区里管理,其中宝安区1座,龙岗区1座,坪山新区2座,宝安区的这一座是西部沿江平整工程,实际上它的库容目前市里的安排主要用于受纳发生事故的红坳受纳场,因为它有很多的渣土滑塌下来,也需要处理,会需要用到这个。
另外龙岗新坑还有一定的库容,现在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恢复使用。坪山的两个规模比较小,其中一个已经基本用完,正在封场,另外一个剩余的库容很小,大概10万方左右,从梳理的情况来看,目前部九窝二期还有一些库容,我们对这两个受纳场的管理非常严格。目前红坳事故发生以后,全市的受纳场有一个暂时的停顿,也是为了安全的考虑,部九窝受纳场二期它是横跨龙华和南山两个区,现场设有一些拦土坝,通过这次专业单位评估来看,面向龙华这一侧的一、二、三、四号坝还是稳定的,但是这一侧的剩余库容是比较少的,面向南山区这一侧,西丽,在大勘村那一带,五号坝、六号坝,按照设计来看剩余库容还是比较多的,大概800万方。
六号坝它的上面堆高已经达到了123米,这里面原设计标高135米,我们跟南山区做了研究,结合辖区居民的意见,虽然设计标高还有十几米,我们认为高差形成已经有几十米,安全起见,我们建议六号坝还是不要再继续填。五号坝如果你到现场看就知道,它里面形成一个低洼地,填埋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自然的低洼地,有一些积水,现在我们正在对积水进行初排,现在受纳土方暂时是停止的。
客观地讲在余泥渣土受纳场从规划、选址、设计整个这一块应该讲行业标准是不完善的,相关部门我们了解到目前也在组织专家做这方面的技术标准,很快就会出来,我们的想法等标准出来之后,类似对五号坝内侧有积水这种情况,包括对原设计进行认真的复核,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研究,去使用。
【主持人】:杨局你刚才提到现在有一些标准,标准是深圳标准还全国的标准?
【杨雷】:因为红坳这个事情发生以后,市里面要求我们也要研究这块的标准,但是我们了解到省住建厅已经在牵头做,至于住建部这一块我们还没有了解到准确的信息,现在比较准确的就是省住建厅在牵头做,省一级的地方标准。
【主持人】: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其实刚才杨局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内容,尤其是目前我们余泥渣土受纳场的情况问题,其实我们相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城市建筑废物产生量与经济发展一直是比肩的,问题也是非深圳一个城市所独有的,其实刚才杨局也说了,深圳余泥渣土受纳场管理方面和运营方面需要什么样的手续,在管理方面,尤其在运营方面需要注意哪些点,尤其在安全方面。
【袁宏伟】:受纳场办的手续分几方面。第一个是在规划方面要符合我们深圳市余泥渣土受纳场的专项规划,这个是2012年编制,并且通过市政府审定的,刚才杨局也说到省里面在编制新的受纳场技术规范,在新的标准出台以后,我们会对几个规划进行重新梳理和重新的设计、复核,对一些场址进行调整完善。
第二,在建设方面办的手续主要是要办理立项、用地、环评、水保、施工许可,比如向发改、向规划国土部门,还有向人居环境和向水务局,向住建局分别办理这些手续,具体根据场址的情况编制《风险评估》、《环境影响报告》,还有水土保持这方面具体的施工图设计和审核。
在运营方面,主要是要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运营的主体,我们目前市属的运营招标资质要求是市政府的预选承包商里面的市政一组,其他的方面就是在受纳场收费的管理方面实行一场一价,目前市属受纳场的管理是实行政府定价,区属的受纳场可以在市属的受纳场定价基础上适当提高,社会投资建的参照政府定价,按照市场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
【主持人】:其实刚才袁处跟我们介绍了成立以后或者新建一个受纳场需要很多部门联动,我想问一下杨局,你觉得我们深圳目前的受纳场数量上是否符合目前发展标准。还有第二个问题,定价方面,刚才袁处也讲了一些,区属受纳场可以自由定价,在目前的标准上进行浮动,你觉得这种浮动的价格从目前深圳的发展情况来讲怎么样?
【杨雷】:价格方面从运营的几个受纳场的情况来看,因为部九窝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受理的土方量差不多占到全市受纳土方量的三分之二多,有很强的参照性,这一块它的施工是在住建局这个平台产生的,运营也是在这个平台产生的,价格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确定,各个区也在参照,区里面在运行的四个受纳场我们都进行了了解,也没有价格偏高,还是一个合理的价格。
【主持人】:你觉得目前深圳有6个受纳场这个数量,深圳发展的情况,你觉得够用吗?
【杨雷】:如果是单一的受纳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过去或者说在其他的一些城市,工程弃土是一个资源,通俗点讲它可以卖钱,不像我们深圳因为城市相对地域比较狭小,数量来讲,规模来讲,地域比较狭小,轨道交通,一些重点工程,它的土方量也比较大,所以造成了客观的矛盾凸显,也就是我们大量的弃土无处可去,这个事情在过去其实并不严重,这几年随着我们的建设提速,这个情况愈发的凸显,所以刚才袁处也提到了,实际上我们是有一个关于受纳场的布局规划,这个规划是2012年编制完成的,我们也在按这个规划陆续的推进,但是现在去年12月底红坳这个事故发生,确实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时做的这个规划,包括选址在内都要按照接下来修改标准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复核,一定要按照科学,确保安全这样一种方式推进受纳场的规划建设。
【主持人】:谢谢杨局,其实刚刚杨局也提到了深圳的弃土无处可去的这么一个尴尬的问题,我们相信城市改变面貌如此之快,比较关心类似城市垃圾如何消失这类的问题,其实网友调侃到深圳的余泥渣土处于一种无处可倒的窘境,其实刚才杨局给我们讲到了部九窝受纳场目前的现场,请问一下部九窝受纳场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以保证周边甚至是深圳目前最大的在用的余泥渣土受纳场。
【袁宏伟】:刚才杨局也介绍到部九窝是我们目前全市最大的余泥渣土受纳场,每年的填埋弃土量达到1500万方,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部九窝受纳场是市城管局直接管理的,我们在日常的管理中主要是采取了一些严格的监管措施来保证余泥的安全、余泥的规范。
首先是这样,部九窝受纳场建设的时候是严格办理规划用地、环评水保和一些报建的手续,通过招投标产生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和施工监理、运营监理这些专业的单位,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住建的质监部门和安监部门介入,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我们在日常的管理中也会委托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对受纳场一些边坡,比如说(21:06)的沉降、位移和压实密度进行检测,部九窝受纳场刚才也提到,我们的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费的标准是6块钱一吨,收费全部是进入我们的财政专帐,我们建立后期的核拨制度,按照当时招标定的价格拨付给运营的单位。日常管理中城管局派驻专人进行监管,并且委托刚才说到的招标产生的监理单位进行日常监管。
【主持人】:其实来说,部九窝受纳场上周的时候进行了一次拍摄和一些采访,当地保安或者是一些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其实从光明事件之后,我们部九窝受纳场一直处于停止对外运营的状态,我们算了一下,到现在为止大概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近三个月,我想请问一下,深圳最大的余泥渣土受纳场停运会不会对深圳目前的工期,甚至渣土的去处造成很大的困扰?
【杨雷】:这个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影响,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我刚才也介绍了,部九窝受纳场因为它横跨两个区,南山和龙华新区,在这两边龙华新区这一边一二三四号坝确实是比较稳固,比较安全,也有一些库容我们现在研究准备释放出来,但是这个库容量不大,主要的库容集中在五号坝、六号坝这个片区,这是面向大干村的,六号坝这一边我们自己都觉得它填高达到一定规模,跟南山区政府研究,也征求了辖区居民的意见,我们建议这一块不要再填了,这一块也有可能会牺牲两百万的库容,原设计已有的这块库容因为安全原因没有。
最大的库容集中在五号坝内侧这一块,这一块有一些积水的问题,我们正在日月不停地初排,因为春节期间下雨持续了一段时间,现在的排水抽了一半多,抽完的同步我们也请专业公司进行勘测,对这一块一方面我们对坝体进行了加固,这个加固就需要一些土方进行加固,同时也希望下个月省里这个标准能够出来,我们迅速组织对这一块进行复核,如果复核是安全的,我们希望它还是能够开放,继续受纳土方,这是一个。
另外一个,刚才也说到龙岗新坑受纳场还有一定的土方量,我了解到他们现在开始在安全的前提下恢复运营。
【主持人】:谢谢你,请袁处给我们介绍一下部九窝受纳场在管理方面的安全措施,介绍一下。
【袁宏伟】:部九窝二期受纳场严格办理规划用地、环评水保和一些报建的手续,按照公开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运营单位、施工监理单位、运营监理单位,这些专业单位来进行施工、运营和监理工作,住建部门的质监、安监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我们也是通过招投标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受纳场的一些填埋周围的堆体、边坡沉降、位移进行监测,市城管局这一块也是派驻专人进场进行监管,对运营单位和施工单位进行监管,按照《安全生产法》和受纳场作业规范,一些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监管,一般是每周都会召开工程例会。
【杨雷】:这一块我来说一说,刚才袁处讲的这些内容,我再按照我的理解梳理一下,部九窝受纳场全市这么大规模,它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在部九窝受纳场安全的运行管理方面主要有下面几个措施。
一个要求无论它现场的施工单位还是运营单位都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技术规范去施工和运营,这是企业的一个主体责任。
第二,无论是施工单位和运营单位都有一家监理单位对他们日常的施工和运营行为进行监理。
第三,我们作为甲方也委托了专业的第三方公司对它的坝体情况、安全性等等进行技术上的检测,比如检测它的沉降和位移,检测它土方,因为它有压实的密度要求,是不是达到密实度的要求。
第四,我们还派驻了专门的人员,是我们的工程人员专门驻守在点上,对他们的施工和运营实行监管,确保他的安全。
【主持人】:谢谢,光明事件之后让我们把余泥渣土受纳场的问题纳入到公共事业中来,其实刚才三位领导也跟我们介绍了一下目前深圳在治理,包括整治余泥渣土场和受纳场一些措施和办法,我想请问一下杨局,给我们介绍一下深圳目前余泥渣土受纳场下一步的规划和管理方面有没有新的探索和什么计划?
【杨雷】:说这个问题之前跟各位网友介绍一下,我们每年产生的3600万方去哪里了?怎么分配的?这3600万方根据我们的了解,从大数来讲,其中的3200万是工程弃土,600万方是建筑垃圾,这3600万方来面大概2200多万方是受纳的,按照受纳场去受纳掉,另外还有1300多万方有这么几个渠道,一个工程的平衡交换,可能有的工地它产生弃土,有的工地需要弃土,住建局有交换平台,信息提供给大家之后,它可能平衡掉一些。
第二块,综合利用,比如说建筑垃圾这一块,建筑利用,综合利用这一块消化掉了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通过海上运输,可能运到周边需要土方的这些城市,当然都是合法的,所以整个是3600万方,并不是说3600万方全部由受纳场消化掉了。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注意到受纳还是一个主要的消化方式,其中又涉及到综合利用,又涉及到弃土和建筑垃圾的产生环节,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经作出一个决策,把余泥渣土受纳场的建设管理移交给市住建部门,我认为这个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更多把受纳场的建设管理作为一个工程项目去看待和感觉,所以交给建设部门对它进行管理。
第二从弃土的产生,源头的产生到末端的处置,它的是一个链条化的管理,包括中间的综合利用,需要住建局这样的部门把它作为系统的考量,可能对余泥渣土这个行业的管理有好处,作出这样的安排。
目前我们就具体的业务和人员跟住建局做交接。
【主持人】:这个数据非常的丰富,请杨局回答一下我们的问题,深圳在处理余泥渣土,包括新建受纳场方面下一步有没有新的计划或者探索,跟我们分享一下。
【杨雷】:刚才说了,我们2012年的时候出了一个2011-2020全市余泥渣土受纳场的规划,也是通过了,我们这几年按照这个规划陆续的推进,包括刚才我说的六个受纳场都是在规划范围之内的,其实之前也有一些受纳场填埋之后就已经封场了,按照这个规划,接下来陆陆续续在2020年之前理论上还有27个受纳场在建设,但是按照现在3月份省里面如果能够如期出台新的规划和标准,进行重新复核较和之后,因为受纳场规划选址也是一个红坳事故发生之后给我们的启发,规划选址这个环节都应该要很慎重的进行,也有可能接下来的2020年之前的受纳场规划有调整,这是我的一个预判断。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的城市发展、城市建设还在推进过程中,未来几年余泥渣土、建筑垃圾仍然会大量的产生,我想这也是很多网友在关心的一个问题,我们想对这一块的弃土也好、建筑垃圾也好,究竟应该怎么处理它,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个是刚才说的受纳场还是要受纳一部分,这个受纳场一定要是严格的在新的技术标准这样一个前提下去规划、去设计,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去进行。
第二个方面,源头的减量,所谓,源头的减量是在工程管理这一块通过工程措施,比如竖向平衡等等,使土方不产生或者少产生,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第三个,综合利用这一块,过去综合利用可能我们更多的是集中在建筑垃圾这一块,也就是我说的每年产生600万方建筑垃圾,可能把它粉碎、添加辅料制砖,现在也有企业在研究对工程弃土这一块的综合利用,因为这个确实是这几年出现的新生事物,也是最近广东省都有在做这个研究,市里面相关的部门也去考察过,如果技术可行,它也可以处理掉一部分弃土,比如说制成砖用到建设工程中去。
第四个,填海这一块,这个需要解释一下,不是说深圳是一个沿海城市,我们的土随便就可以往海里倒,绝对不是这样的,国家的海洋管理是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目前来看,弃土的填海一定要依托项目进行,比如说我这个项目是一个用海项目,是一个合规、合法的项目,它用到了海域,在这个时候它可能需要一些土方把它填高到海平面以上,这个时候可以进行填土作业,它客观上也就解决了我们弃土的出路问题。
通过这几个方面综合施策可能能够解决我们未来几年余泥渣土和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
【主持人】:非常好,刚才杨局给我们分享了目前弃土到底去哪里,包括下一步是否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变废为宝,刚才杨局给我们讲了一下目前我们是否可以用弃土填海这种方式,现在问题来了,第二部分也是我们网友提问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深圳城市发展这么快,每天产生大量的余泥渣土,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余泥渣土的产生,刚才杨局一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杨局给我们介绍一下,比如说你刚才提到填海需要依托一些政策或者一些项目。
【杨雷】:首先说减少余泥渣土的产生,实际上在工程项目里面一定程度内还是可以做到的,比如说竖向平衡,比如说这个工程项目本身地平标0米,如果它可以的话比如说提到2米,它本身就可以消纳一部分土方,至于填海我刚才也介绍了,确实不能简单的认为把土在海边围一道堰,把土填进去就解决了,不是这么简单,那我们整个中国的地图都要变化了,所以一定是要依托用海项目,这个用海项目一定是经过相关部门,包括国家海洋管理部门的许可之后,它在施工过程中就是一个需要土方的工程,因为它一定要提高到海平面以上,这个时候间接的促进了我们系统的排放,也是帮助城市缓解余泥渣土排放的一个重要手段。
【主持人】:你跟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目前深圳填海的频率,包括一些面积,你觉得目前深圳的填海成熟度是怎样?
【杨雷】:这个我真的说不准,数据我不掌握。
【主持人】:我们再问下一个网友的问题,现在自然灾害其实时有发生,城管局有哪些公共安全、综合管理的对策来应对这样事情的发生,请你回答一下。
【杨雷】:刚才我们朱处也讲到,作为我们城管系统面临的一些公共安全事件的隐患点,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自然灾害,比如台风、暴雨、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比如像寨卡疫情的防范,还有森林防火等等,应对这些自然灾害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是要做好预案,脑子里要有这根弦,要有安全防范的意识,要有预案。
第二,我认为更重要的预案不是做起来让它放在那里,是要进行演练的,真正的在自然灾害事故发生的时候,我们从领导到具体的同志都要知道怎么去用,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演习这一块。
同时,还有一个,红坳事故发生以后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安全生产、安全管理这一块知识必须要不断的更新,要不断的学习,可能我们在一些传统的领域,比如说森林防火,客观上进我们是主管部门,我们在森林防火这一块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防范就目前来看做的工作还是很多的,但是可能会在有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领域它反而会成为我们的薄弱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比如说我们过去更多的是把精力集中在生活垃圾填埋场,这一块,对余泥渣土受纳场这一块我们有关心,但是确实没有像生活垃圾填埋场重视度这么高,没想到这个环节出了这么大的事,确实非常痛心。
【主持人】:其实你刚才谈到一点我比较有兴趣,在于学习,其实我们知道相对国外,或者稍微发达的地方,他们对于余泥渣土受纳场,甚至你刚才提到垃圾方面,我了解国外可能在垃圾分类做的比较好,会不会对他们目前,下一步计划比如在垃圾管理处理,余泥渣土方面的一些管理分类会不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杨雷】:其实我们也在一直学习,可能确实还是学习的不够,应该讲生活垃圾这一块从头到尾,从它的产生、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包括填埋场的管理,这一块还是比较成体系,就目前来看,也比较成熟。余泥渣土受纳场我刚才也介绍了,确实他是一个新鲜事物,在深圳这样的城市表现的更为突出,短期内产生了如此大量的弃土,过去我们的管理对象更多的是建筑垃圾,现在来看,3600万方只有600万是建筑垃圾,3000万是工程弃土,过去工程弃土在一些坑洼地,早期深圳开发建设的时候一些坑洼地,一些池塘,那时候工程项目也多,很多项目也需要土方,它就自我平衡,工程弃土根本就没有成为一个问题,后面陆续这几年它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每年的产生量迅速增长,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无论是我们的规范标准,还是我们管理经验的积累都有欠缺。
【主持人】:好的,谢谢三位领导今天可以来到我们演播室分享一下关于我们在治理城市问题兼伤疤问题上一些看法和一些点,其中包括了杨局给我们介绍了第一可能利用一些新的科技手段或者是我们现在马上就有新的管理余泥渣土受纳场办法出台,通过他们的努力,让我们有理由信深圳未来在治理余泥渣土,甚至在其他问题上可以做的更好,最后再次感谢三位领导可以来到我们的演播室,网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