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及《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培养学校在职教师加入蒲公英教师队伍,创建蒲公英校园,培养青少年垃圾分类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垃圾分类校园教育实践,7月12日上午,以“校园蒲公英,助力碳中和”为主题的2021年深圳市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计划启动仪式在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小学顺利举行。活动正式启动了深圳市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计划,深入耕耘校园垃圾分类教育。
本次活动由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深圳市罗湖区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承办,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
深入拓宽发展垃圾分类校园教育
启动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计划
去年7月12日,首期蒲公英教师培训计划正式启动,通过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实践分享、入校调研、课程研讨、赴华东地区考察交流等活动,成功培养了一支由36位教师组成的深圳市初级蒲公英教师队伍。在此期间,通过专家与多位优秀蒲公英教师研讨与论证,搭建了一套垃圾分类进校园的课程方案,使得校园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开展的进程有了新的进展。
活动现场正式启动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计划。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在致辞中表示,未来希望通过创建蒲公英校园,开发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垃圾分类在校园生根发芽,计划在三年内培训教师2000余名,实现全市每所小学、幼儿园至少有一名蒲公英教师;同时以校园为阵地,激励学生们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让垃圾分类的种子像蒲公英一样扩散开来,推动深圳的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5月,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与深圳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创建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以校园为阵地,让学生们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激励创建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扎实推进学校垃圾分类工作。
发布2021年蒲公英校园重点推进计划
打造第二期垃圾分类教师人才队伍
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2021年深圳市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计划重点推进计划和蒲公英教师管理办法、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内容。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表示,希望通过帮助深圳中小学迅速推广垃圾分类,让蒲公英校园计划在深圳生根发芽,让孩子带动家长、家庭、带动社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作为面向学生教学的核心引导因素,蒲公英教师培养是创建蒲公英校园的首要环节。据了解,自《方案》印发后,深圳市各区积极响应,大力推动区级蒲公英校园建设,由此,市、区两级联动的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分级创建机制正式形成,蒲公英教师队伍初具规模。
启动仪式上,万科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刘源与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总干事兰甜签署了二期深圳市蒲公英教师计划合约,正式启动2021年深圳市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将面向全市学校教师招募,对有志于践行环保的学校教师进行培训、赋能,组建第二期垃圾分类教师人才队伍,推动垃圾分类在学校落地扎根。
成立专家评审团为教师队伍提供智力支持
深圳市分类中心联合市教科院从教育、城市管理、公共管理、产学研界等相关领域聘任专家,建立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校园计划专家库,并由其成员组成专家评审团,对各类标准等进行统一规范,参与全市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的日常辅导、专业授课和考核评审。
专家库的建立将为深圳中小学教师开展校园垃圾分类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和强大动力,进一步落实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化的垃圾分类校园实践模式。
对此,深圳市教育局德体卫艺处副处长李海宴表示充分肯定,并希望各区相关单位、各所学校持续重视,积极配合,细化工作任务,凝聚各方共识,确保蒲公英校园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深圳市教育局会同市城管局将建立创建“蒲公英校园”沟通机制,共同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同时,健全蒲公英教师培训项目的激励机制和利用各类平台加强对积极参与“蒲公英校园”创建并成绩卓越的学校、个人进行宣传推广,让环保的理念如蒲公英种子一般深植于青少年心中。
开展“以小践大 和谐共生”主题论坛
共话公益组织参与垃圾分类实践
为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号召,结合“十四五”规划的“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和目标,进一步探讨新国策新形势下公益组织如何更好地开展环境保护与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活动现场还邀请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深圳市分类中心副主任刘元喜、万科公益基金会项目总监刘源及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副院长黄浩明、小水滴环境保护中心理事长黄稳等专家学者,开展“以小践大 和谐共生”主题论坛。
论坛上,与会嘉宾围绕“探讨公益组织如何在垃圾分类中发挥作用”的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专家代表们各抒己见,共同分享环保与垃圾分类减量践行经验,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接下来,深圳市将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路径,充分利用各类平台,提升蒲公英校园计划的推广深度和广度,让生活垃圾分类教育更贴近群众,更落到实处,切实达到更好的公众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