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垃圾分类 > 蒲公英计划 > 蒲公英队伍 > 志愿教师

优秀蒲公英教师专访|景宜:生态文明教育领域的园丁

日期:2021-08-11 12:01:40 信息来源: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浸泡、打浆、抄纸、晾晒……这一套行云流水的造纸工艺,出自深圳市龙华区行知实验小学的学生之手。平日里,他们变废为宝,将牛奶盒回收再造纸,用于绘制画作。这一创意,是行知实验小学的系列活动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里的一部分。

  2020年,深圳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项目,计划通过培育一支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师人才队伍,探索建立学校垃圾分类教育机制。而作为龙华区生态文明与环保实践的先锋学校、龙华区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的行知实验小学,早在2015年就开始垃圾分类环保教育的探索与建设。行知实验小学的先锋作为,离不开学校整个环保部的老师和家长团队的锐意进取。

1.png

  景宜是行知实验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同时因为她个人的教育情怀追求,她还兼顾学校德育处主任的工作,学校在全体德育人的努力下,在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环保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环保教育方面,行知实验小学与龙华零废弃促进会长期深度合作,高频率多角度地带领学生开展“爱家爱地球”主题的各项环保培训和实践活动。此次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景宜也代表学校,第一时间报名参加。她感叹:“原以为行知实验小学在垃圾分类这方面,不是全市第一,也至少是龙华区前列了,参加这次培训,走出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案例和经验方法。”

  “以德育为抓手,与科创相结合,家校协同育人”

  在介绍行知实验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样态时,景宜总结行知实验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以德育为抓手,与科创相结合,家校协同育人”的特点。

  行知实验小学坐落在深圳市龙华新区,继承了龙华新区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从2015年建校之初就秉持“培植科创精神,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现如今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最新要求,学校以德育为抓手,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时与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相结合,创新出牛奶盒再造《纸的旅行》课程、零废弃科技节等品牌教育模式。

2.png

  平日里,景宜作为德育处负责人推动学校落实协同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四大德育途径,稳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落实。其中,协同育人方面,是景宜最骄傲欣喜的地方。据景宜介绍,行知实验小学之所以能把生态文明教育做得这么好,离不开家长委员会在时间、资源方面的鼎力支持。家长委员会环保部部长许楷楠女士来自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本身就是环保达人和环保行业的从业者,由她牵桥搭线和组织,帮助学校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争取到不少资源和落地了不少活动项目。景宜表示“在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最大的困难挑战就是老师的时间精力有限,感到人力资源的匮乏,好在行知实验小学有非常给力的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们的支持,同时又有综合科组长朱佳老师作为内生力量协同开展环保教育”。

3.png

  在课程育人方面,景宜提倡在老师有学科教学压力的情况下,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与环保关联最密切的学科的教学中,这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行知实验小学做到了这一点,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科学、美术、综合实践学科里,学生因此创作出了不少环保主题的绘画作品,还有不少学生参与环保课题研究获得深圳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奖项。除此,在课程育人方面,行知实验小学还持续开展全体教师培训、物业职工培训、家长培训,以及面向学生推出了生态文明系列主题班会课,涵盖节粮、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主题。未来,景宜还将整合资源,参与开发部编版《道德与法治》12册教材生态文明教育精品课,使生态文明教育的授课分年段,成体系,有课时保障,常年常态开展。

  在活动育人方面,景宜携手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常态化开展“爱家爱地球环保项目”的各项实践活动,包括“环保日日行”的光盘行动、厨余分类、植物养护、牛奶盒回收再造纸,“环保周周乐”的每周五下午进行“垃圾分类减量活动”,“环保年年延”的每年开展毕业班的植树活动、校外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线上环保打卡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景宜统筹开展的“爱家爱地球环保项目”被深圳市教育局评为了“深圳市首批中小学德育特色项目”。

4.png

  走在行知实验小学的校园,就处处可见“隐性课程”文化育人的魅力:洗手液节能扣、楼层智能纸类回收箱、旧物利用的轮胎酒盒文化墙、太阳能发电遮掩棚、洗手间节水标识、打印室节约用纸标识……“通过生活环境的创设,潜移默化培养孩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良好生活习惯。”景宜如实说道。

  行知实验小学的系列垃圾分类实践经验和方法,有非常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是万事开头难,不少老师在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实践,往往面临着重重现实阻力。景宜分享经验总结到:“行知实验小学垃圾分类实践成功的关键在于校长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自上而下形成组织体系,家校协同育人,打造一条‘中心线’。此外,教育为先,以广泛宣传、学科渗透、活动践行等方法,也让全校上下形成一张‘宣传面’。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资源和特点,可以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打造学习特色,突出一批‘闪光点’”。

  “环境的恶化,让我意识到我应该从事教育行业”

  景宜热心环保事业,不仅是停留在学校,早在2013年,当景宜还在金融行业时,她是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志愿者,参加了不少环保公益活动。那时候,环保志愿者们走街串巷,向沿街商铺宣传垃圾分类理念,进行资源回收,让她深刻的意识到环境日趋恶化,环保教育的刻不容缓。再加上她热爱传统文化,当学习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蒙以养正,圣功也”的思想,她毅然决定转行从事教育行业。景宜的教育情怀,让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所做的垃圾分类环保教育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净化人心的工作,有非凡的价值。

5.png

  景宜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在教育让学生“独善其身”之后,应该教会学生“达则兼济天下”,奉献更多的价值和能量去服务社会和他人。正是她这样的教育追求,她希望自己教育的学生能做到“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相比在2013年推行垃圾分类时体验到的艰巨感,景宜非常看好这次推行的垃圾分类。“现阶段推进垃圾分类,非常合适,也非常有必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会用最大的力量,去支持这个政策和趋势,让环保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从娃娃抓起,从根抓起!”

  “参加教师培训,打开了我们的思路”

  当问及景宜此次参加深圳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有什么样的体会和收获,她立马直截了当地笑着说:“我非常喜欢这次培训,参加蒲公英教师培训,很大程度打开了我们的思路,了解到国内一些经验和做法、关于垃圾分类的前沿理念等。整体的系统化的学习,还是比零散的学习和自我摸索要好得多”。

  据悉,此次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计划,自2020年7月启动以来,面向深圳广大在校老师招募了50名在职老师成为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的学员,经过为期大半年的理论培训、实践分享、成果总结,已经有36名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如期毕业。其中,为了打造更强有力的蒲公英教师团队,项目组还组建了一支包括5位专家、12位一线资深教师在内的培训方案设计教研团队,功能开展了16次线下课程、3次线上课程、2次实践经验座谈会、5次入校辅导,凝练优秀校园垃圾分类实践经验和案例,研发深圳市中小学垃圾分类教学实践教案,全心全意帮助老师在校园里落地垃圾分类实践项目,形成常态化、规范化、持续化的垃圾分类校园实践模式。

  接下来,作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计划培训的第一期“种子老师”,景宜希望将此次培训的“所见所学”,最大限度地,因地制宜,运用到学校生态环保教育中,她计划在学校里践行果蔬堆肥、屋顶种菜、联合周边小区带领学生和家长义工开展入户宣传和亲子督导活动等。

附件下载: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