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里,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小学教学楼楼顶盎然的“绿色”显得格外有生机,饱满的茄子、青翠的黄瓜、丰硕的木瓜、低调的紫苏……累累果实,琳琅满目,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枝叶交错出迷人的光斑,让人仿佛来到了荷兰农场,这里便是坂田小学占地3000平方米的“空中农场”。邹顺荣是这个农场的辛勤“园丁”,她带领着学生一起培土、堆肥、修枝,学习大自然里的数学、语文、生物、地理……在这里,可以学习任何课程,也没有课本上的标准答案,有的只是真实的体会和感受,邹顺荣以大自然为养分培养一个个会思考、敬生命、懂生活、爱生态、知感恩的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教近20年的邹顺荣一直在积极探索教育的边界与本质,她的课堂从来不只传授知识点,也不止停留在教室里,更不以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衡量学生。她身上有非常多样的标签:语文老师、自然环保讲师、香港湿地公园兼职导师、环球GNHD高级评审员、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师……2020年,深圳市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计划,邹顺荣也第一时间报名,经过为期半年的培训学习,她成了深圳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
在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深圳市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基础教育中,对于邹顺荣这样富有创新的教育命题下的守光者来说,是契机,更是新的起点。
三味校园,三生教育
邹顺荣起先接触自然环保教育,仅仅是出于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她不曾想过自己的“爱折腾”,会被教育界看重并在2017年被特聘为自然环保教育老师。如今,她受聘于坂田小学,设计开发出一整套享誉甚广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坂田小学已成为深圳市自然环保教育建设中的领跑者,而她自己,也成了自然环保教育的探路人。这份重大,或不在惊天与动地,也不在平凡即伟大,而是她作为教育者莫大的价值所在。
邹顺荣认为老师想在学校开展自然环保教育活动,离不开学校管理层的支持。坂田小学全力支持她开展自然环保教育活动,他们的缘起,是基于他们在教学理念上的契合。坂田小学于1926年建校,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倡导以“崇真尚本 和乐田园”为办学思想,致力于打造具有“中华味、书香味、田园味”的三味校园。在这样的背景下,邹顺荣提倡通过自然生态环境的创设,延伸出生命、生活、生态的教育促使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所谓“三生促三观”的“三生教育”。学校为了推动自然环保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还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配备相关设备、检测仪,在学校里能看到太阳能水循环灌溉种植系统、无土栽培室、EC检测仪等新奇的教学设备。
在邹顺荣和校方的共同努力下,校园规划出户外科普园、农耕工具展示区、楼顶“空中农场”、农创空间、智能种植区、生态厨房烹饪体验区、农创手工坊等自然环保教育场所,建立起自然科普劳动教育基地,供校内外师生及社会各界学习、参观、交流。截至目前,坂田小学绿化覆盖率高达45%,自然环境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先后获得“市园林式、花园式单位”“市一级学校”等荣誉称号,坂田小学自然科普劳动教育基地先后于2019年9月被评为龙岗区科普基地,2020年6月被评为深圳市科普基地。
如今行走于校园,邹顺荣会觉得那些树木彰显着穿越岁月的生命力,与他们致力于建设的现代化的田园式学校相得益彰。“环境的优美,让学生止于奔跑打闹,有更多的兴趣停下来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鸟兽鱼虫。”她认为忙碌的学业、工作、生活之外,对美的感受很重要,一朵云好看、一首歌动听、一幅画养眼、一种食物美味,这些都是要紧的事情。“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在那些常见的自然事物里,还有很多值得她带领学生去探索的奥秘。
从语文老师到自然教育导师,教育无处不在
在邹顺荣的课堂上,她以天地为教室,以大自然为课本。学校生态环境里的土壤、动植物等一切都是学生的观察、探秘对象,她会引导学生从中学到基础自然科学知识。同时她会让学生参与植物种植养护的过程,了解人类在寻求食物和能量的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精力,从而让学生体悟到粮食来之不易应珍惜的道理。此外,学校生态环境里所产生的所有东西,都是邹顺荣的教学道具:瓜果蔬菜是生态厨房烹饪体验区里学生烹饪的食材,烹饪课上所产生的瓜皮菜梗等厨余垃圾则是有机堆肥课上的材料,昆虫尸体、枯枝败叶是农创空间和农创手工坊里学生创意的素材。通过烹饪、废弃物再利用的相关课程,她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传达了绿色自然环保低碳的生活理念。邹顺荣这样新颖的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主动学习,甚至是超额、提前完成学习任务。
在邹顺荣的教学思想里,她懂得如何守住孩子心中的光,也让他们发光。她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崇尚自然的美育力量,认为世间万物都可以延伸为教育,教育在自然界里无处不在。她希望孩子们如大自然里的花朵一样,能在她的课堂上自由地吸吮养分,多元化地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必成为“流线上的产品”。
有许多人认为邹顺荣如此精通动植物的相关知识,一定是学生物出身的。其实她毕业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有过近20年语文学科教学经历,在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她发现不少学生因缺少生活体验的素材,更缺乏观察和感受的能力,在作文中尽是“空话”。为此,从2008年开始,她跑遍全国各地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教育中心,了解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学习科普教育、体验式教育、“STEAM”教育模式等,开始秉承“亲近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理念,慢慢地从一名全职语文老师转变成自然环保教育老师,并设计创新出一整套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教育命题下的创新者、守光者。
起初,有些家长并不能理解自然环保教育,担心孩子就此荒废了主要考试学科的学习。但是,在孩子上了一段时间的自然环保教育课之后,家长惊奇地发现孩子的知识面拓宽了许多,不仅作文创作中笔下有“物”了,面对考试中出现的一些超纲的“难题”或“偏题”,也能游刃有余地解答。不少前来坂田小学自然科普劳动教育基地学习参观的来访者,听到邹顺荣能从植物的根谈到生命的宏大主题,从碳排放延伸出数学计算公式,几乎一切的学科知识都能从她的自然环保教育里延伸出来,大为折服。跨学科的教育背景,让邹顺荣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科之间并不是割裂的关系,自然环保教育运用了STEAM教育理念,是融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和数学(Mathematics)等多领域的综合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知识跨界、场景多元、创新驱动的课堂里获得更加综合全面的素质。如今,自然环保教育越来越受家长的支持和欢迎,甚至在寒暑假,都有学生自发地跟随邹顺荣进行游学活动。
在邹顺荣创新的自然环保教育里,垃圾分类只是贯穿其中的一部分而已。但是在国家层面开始主张推行生态文明教育,提倡垃圾分类进校园的背景下,不少其他学校的老师慕名而来,请教邹顺荣如何在学校落实生态文明教育,推行垃圾分类。对此,她表示,好的教育,是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关注孩子的兴趣点,顺势而为,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快的心情,这样才能有教与学共振的力量。所以在推行垃圾分类的过程中,不能把垃圾分类当成一项强制执行的任务或纪律,而是应该在学校的常规教育里融入自然教育。想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就得先改变学生的思想,才能让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同时,将垃圾分类知识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比单纯地说教或者执行垃圾分类任务,更容易被家长接受。许多家长认为垃圾分类是脏和烦琐的,从而不愿意让孩子去参与,如果把垃圾分类理念渗透到平常的学科教育里,有利于老师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家长也更容易接受。
另外,她提倡,如果学校有条件,理应创造良好的自然环境,从顶层设计去推进建设校园的生态环境,让学生去亲近自然,了解生物多样性,理解生态的重要性,明白人类与自然的连接。当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心时,就会生出一种自我约束感,不乱丢垃圾和进行垃圾分类,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
“参加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是我多年来的梦想”
自从邹顺荣接触自然环保教育之后,对于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她更努力了。2020年,她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的深圳市第一届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队伍培训,经过为期半年的系统化的理论培训和实践研讨,她收获良多,并被评选为本次培训的优秀学员。
“参加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是我多年来的梦想。”究其原因,邹顺荣解释说,“十年前我从事自然环保教育的时候,我就觉得如果要使自然环保教育产生社会影响力,就一定要进校园。现在垃圾分类进校园了,正合我意。老师宣传垃圾分类,有比社会志愿者、机构有更加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因为在老师学习了垃圾分类相关专业知识后,融入学科教学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能很难改变这一代人,但是我们可以改变下一代人。”
此外,邹顺荣欣喜垃圾分类进校园,还有一大原因,那就是她想让更多的孩子接触到自然环保教育。目前,她的课大受欢迎,全校各个班级都需要她前去上课,可惜个人时间精力有限,再加上这方面的老师资源匮乏,只能按照单双周轮班进行上课。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学校制定了以良好习惯行为(如进行正确垃圾分类、主动打扫卫生等)积攒“大拇指”“小红花”的奖励,再兑换上自然环保教育课次数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知行合一养成垃圾分类等良好行为习惯。尽管学校设置了上自然环保教育课的“条件”,依然难以削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期待。邹顺荣希望以垃圾分类进校园为契机,有更多的学校和师者更新教学观念,加入这场由学校基础教育为引领推动环境保护观念变革的行动中来。
之前,不少前来坂田小学参观学习的老师,都表示想在自己所在的学校践行自然环保教育,但缺乏专业的指导和学校的支持,仅凭一己之力难以为继,如今有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队伍培训项目的助力支持,邹顺荣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队伍培训项目除了培训在校老师成为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以外,还会推进多部门联合协作,自上而下帮助蒲公英教师在学校落地垃圾分类实践项目。
接下来,邹顺荣计划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理念融入自然环保教育和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编辑一套可推广使用的校本环境教育教材,让更多的下一代有机会在基础教育阶段,受到自然环保教育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