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在深圳建立学校垃圾分类教育机制,近日,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团开展系列入校调研活动,其中走访了两所以牛奶盒为媒介,以垃圾分类为德育抓手,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校园教育实践的典范学校——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和龙华行知实验小学,以了解校园特色的垃圾分类模式并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据悉,7月12日,2020年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启动仪式上,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提出了深圳推动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专项实施“蒲公英教师计划”,该计划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市教育局支持,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小水滴环保中心承办,旨在组建培养一支学校垃圾分类教师人才队伍,以提升深圳中小学教师关于开展校园垃圾分类的基本意识和能力,更好的推动垃圾分类在学校落地扎根。日前,为了更好的推动老师在校的垃圾分类工作,小水滴环保中心组织专家入校调研辅导,实地了解老师在校园开展相关活动的情况和遇到问题,提供指导和建议,并在这过程凝练优秀校园垃圾分类实践经验和案例,为后续在全市校园大规模推广垃圾分类教育做准备。作为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多年的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和龙华行知实验小学,有非常多值得其他学校借鉴的特色亮点。
科技赋能垃圾分类,“环保银行”线上线下遍地开花
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垃圾分类实践最大的亮点就是用科技赋能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常相伴,持之以恒成为学生的习惯。在调研现场,深圳市中小学校第一个环保站——红领巾环保教育站,放置了一个集玻金塑、纸类、牛奶盒、废旧织物、有害垃圾为一体的智能回收垃圾箱。深圳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大队辅导员黄稳老师介绍道,最初,环保站只摆放了几个回收垃圾的大铁框,而现在的智能回收箱已经更换到第二代产品,叫“自助柜员机”,设计更加贴近校园风格,投放口低,更适合小朋友。智能垃圾箱是和深分类小程序上的环保银行绑定的,通过学生环保银行个人账户的二维码或者人脸识别,即可自动打开垃圾箱门,投放的垃圾类别和重量还会自动上传至线上平台,并兑换相应的环保积分。
据悉,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从2016年从事垃圾分类活动以来,不断用科技赋能垃圾分类,包括从线下到线上开发“环保银行”小程序再到物联式的垃圾分类智能终端机,开创出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家校社联动模式——环保银行。作为深圳首个环保银行示范点,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开户数达 2484个,总兑换环保币超过38万。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全市44所学校,截至2020年12月19日,环保银行已设立支行46个,注册账户达16758个,兑换环保币963686个,回收了牛奶盒95000个、易拉罐近20000个、玻金塑纸和织物超过37.6吨。
除教育站外,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内处处透露着绿色环保的理念,各色海报及宣传栏、学生环保作品图片、水池上张贴着清洗奶盒步骤分解示范……遍布校园的角落,营造出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而这一切,其实是源于一个小小的牛奶盒,调研期间,黄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开展校园垃圾分类的一些实践历程,从最初回收牛奶盒开始,到带动孩子跟家长一起回收各类废弃物,到创立并推广环保银行模式,一步一个脚印,从影响班级开始,到全校学生参与,并逐渐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学校。同时,她表示,借助可操作性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在言传身教的活动过程宣传了垃圾分类的环保知识和理念,养成了孩子们好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意识,许多原本看似不听话调皮的孩子也因此端正了学习态度,进步了不少。
开辟垃圾分类环保场所,落实生态文明教育
无独有偶,龙华行知实验小学也以牛奶盒进行垃圾分类实践,不同于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他们的独特在于用牛奶盒造纸。在牛奶盒造纸教学区,他们将牛奶盒按照清洗晾干、拆解脱膜、破碎调浆、压缩定型、晾干脱模的工序,将牛奶盒制作成新的纸张。
在龙华行知实验小学,体现垃圾分类环保的场所还有很多,如入校右手边田径场的一端设有太阳能供电的遮阳棚,其旁设有旧轮胎再利用的沙地乐园;沙地乐园旁边有个小屋,小屋外设有四分类垃圾桶和一个废旧织物回收箱,小屋属于餐厨果蔬垃圾堆肥区域,屋内设有大型堆肥箱,墙上贴有堆肥的科学知识,并配有称重秤,小屋外也摆有一个大型的堆肥桶,旁边还立着几个餐厨垃圾回收桶,堆肥桶里装满了各类餐厨果蔬垃圾;值得一提的是,各楼栋每层楼都设置了一个废纸回收机器,能自动碎纸并称重,还能微信返现,并在堆满后自动提醒公司上门回收。
当天的座谈会上,学校德育处负责人景宜老师通过PPT、图片等向专家调研组详细介绍了学校开展与垃圾分类有关的活动,她表示全校师生都开展过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除低年级外,中高年级都开设有环保相关的课程和实践活动,学校还设有环保社团,并且有许多学生和家长一起开展垃圾分类志愿督导、入门入户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
垃圾分类引领校园新时尚,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和龙华行知实验小学将继续努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融入更多的垃圾分类等生态环保理念和知识,提高全校环保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建设绿色、和谐、美丽、节约型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