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至14日,蒲公英计划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培训第七次课程暨最后一次理论课顺利举行。来自上海、有着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资深分类达人郝利琼老师等为志愿讲师们带来精彩分享。
郝利琼老师先为大家阐释了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社会价值,并介绍对比了国内外垃圾减量分类工作模式。她指出,与相对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源头减量和重复利用等工作开展较少,填埋和焚烧占比较高,这成为我国城市垃圾数量连年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后,郝利琼老师要求每位志愿讲师写出1到3次自己在社区、学校、机关单位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并组织小组探讨。她强调,社区垃圾分类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让居民从意识到行为发生质的改变,并形成长期习惯。围绕这一目标,志愿讲师最重要的是做到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方法和技巧,传递相关法律和政策信息,推动社区深入开展实践。
据了解,国庆假期期间,志愿讲师们依然热情不减,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了垃圾分类活动方案。课堂上,滕云老师还分析了各组活动方案的优缺点,并帮助大家重新梳理活动的层次、目标以及框架。随后,各小组组员相互讨论、集思广益,相继完成系列梳理,并上台进行活动目标分解讲解。
截至10月14日,蒲公英计划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培训理论课程已全部结束。据悉,该培训课程于9月1日开课,原计划共6次课程,但受台风“山竹”影响,有两次课程改为线上进行,并增加了这一次线下培训。10月20日至12月31日,培训将以现场宣讲活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