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这样一群人,将志愿服务当作自己的精神追求,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用自己的力量汇聚成爱心的海洋,城市也因此而更加大爱与温暖。张娜就是其中一员。
张娜老师,一名温暖的80后深圳义工,深圳市蒲公英计划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因为她平日都穿梭在志愿服务、环保行动、自由工作之间,成为了一名令人羡慕的斜杠青年。
“义工”这个名词是张娜一直以来的向往,只是苦于生存的奔忙和没有“门路”总是擦肩而过。直到2018年6月28号那天,张娜老师因身体不适到龙华区人民医院看病,偶然间看到了一位穿着红马甲的义工姐姐,那种温暖和亲切感让她意识到这就是她想要的。于是在义工姐姐的帮助下,她注册了义工并加入龙华人民医院义工组织。
第一次参加义工活动那天,义工队负责人问到她的工作,张娜老师说:“我是做微商的。”当时从对方眼神里分明感觉到了怀疑。觉得加入义工组织就是为了推销微商产品。当时张娜老师在心里就默默地说:“我不会让你失望的,因为我的动机就是热爱不是其他”。
张娜老师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加入义工三年多以来,她几乎每天都在志愿服务的路上,参加义工活动次数1300余,义工时长4225小时。她很用心,认真学习每一场活动。经过义工前辈的教导,她很快就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医院的9个服务岗位,每一个她都能熟记于心。
得益于是一名微商创业者,张娜老师平时空闲时间较多。三年里,她身边很多人都觉得困惑,问她家里是不是很有钱,这么年轻,每天花那么多时间来做义工,怎么不去工作?也有朋友给她介绍工作,劝她趁年轻多拼一点,以提高生活的质量。但她说:“义工很有意义,不仅帮助了别人,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满足。我不需要物质上的大富大贵,我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因为我相信,只要坚持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人生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结缘垃圾分类,是在2018年7月底,她的义工老师推荐她报名参加义工队长许楷楠姐姐主讲的垃圾分类培训活动。经过一段时间观摩学习,张娜老师开始动手分类垃圾,并对自己产生的垃圾分类和称重14天,从中了解如何做分类,每天产生多少垃圾,并思考垃圾对生活带来的影响。
深圳市蒲公英计划启动,张娜老师第一时间报名并顺利成为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学员。经过两天的课程培训,她对同学们有了一定的了解,发现他们都太优秀了,要么是已从事环保相关工作的,要么是退休老师或单位工作者,而自己只是一个中专学历的普通志愿者,能否顺利毕业?她有些自卑和担忧。于是,在培训期间,所有的活动她都报名了,不缺席任何一个,“和他们相比,我什么都没有,只剩努力了”,她心里默认。
经过大半年的培训学习加实践调研,张娜老师得偿所愿地通过考核,于2019年5月拿到了结业证书。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讲师后,张娜老师变得更忙碌更充实了。工作日她一如既往在医院做义工,周末她则带领学生到小区做入户宣传、楼层撤桶、垃圾捡拾等各种宣传活动,晚上则变身垃圾分类督导员、垃圾分类普法宣传员。这两年里,她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活动有150多场。
2020年6月,深圳市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调研活动。龙华区有70多个调研点,张娜老师个人就完成了其中20个小区。同年9月,龙华区民治街道各个社区进行《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普法宣传,她又主动负责了15场次的带队。
自从成为蒲公英志愿讲师后,张娜老师处处从自己做起,在生活中践行源头减量。出门带“五宝”(餐具、水杯、手帕、饭盒、环保袋),理性消费,从不浪费。践行零废弃生活,她做到物尽其用、循环使用、低碳环保。保留自己需要、想要、常用的和能用的,其他的坚决舍弃。她在春华社区带领学生开展义卖活动,拿出闲置书籍、玩具、等物品进行交换、买卖,发挥了资源的最大效益。在物质优越的当今,过一种宁静简朴、简单明了的生活,减轻物质负担的同时也净化了心灵。“当‘零废弃’的绿色生活理念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成为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的时候,人类将会共享更多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2019年1月25日起,张娜老师参加了龙华区人民医院饭堂为期3个月的“光盘行动”。在“光盘行动”期间,她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在饭堂墙上、桌角粘贴“光盘行动”宣传海报。在剩饭剩菜回收处设置其他垃圾桶。督导就餐者正确投放垃圾、并且邀请扫码填写问卷,就饭堂伙食和就餐环境提出合理化意见,从而让就餐者减少食物的浪费,每个晚上还将餐厨垃圾称重统计数据。经过3个月的光盘行动宣导,饭堂由日均餐厨垃圾重量400KG,减少到160KG以下。医院食堂的餐厨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2019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张娜老师积极参与到社区防控当中。2021年9月至今,她一直在深圳北站落地核酸检测工作,做绑管登记员以及现场后勤。经常累到虚脱也未放弃,认真履行着一个蒲公英志愿讲师的情怀。
世界的改变不是少数人做了很多,而是多数人都做了一点点,张娜老师就是这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点。希望人人都能自觉成为绿色生活的倡导者、践行者。她愿意一直做美好生活环境的捍卫者,为城市减负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