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2023年全国生态日暨深圳公园堆肥体验季闭幕仪式在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隆重举行。活动主题聚焦“堆肥,从零开始”,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共同主办,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深圳市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承办。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廖齐梅,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刘元喜,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李凯,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胡春华、陈雄英,万科公益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吴丹,阿拉善终身会员、红树林基金会财务委员会主席张敏,深圳市垃圾分类推广大使许楷楠,深圳市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秘书长王桦,以及深圳市垃圾分类蒲公英志愿讲师、蒲公英堆肥行动者及居民代表共80余人出席。
闭幕盛典上,刘元喜致辞,感谢大家为深圳垃圾分类工作作出的努力,肯定公园堆肥行动对于厨余垃圾处理方式有益探索的重要意义和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良好的社会效益。
吴丹感谢在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开明、创新的领导下,万科公益基金会作为环保公益组织能有幸参与支持垃圾分类公众倡导工作。2018年,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与万科公益基金会达成合作协议。5年来,携手推动蒲公英计划诸多项目,实现垃圾分类公众教育规模化、平台化、常规化。
活动邀请到行业知名专家王静、共建花园代表陈风和学员代表刘洪均做“生态堆肥行动”的经验分享。基于十年社区议事协商和三年社区堆肥经验,公共议事专家、社区堆肥行动者王静通过几个案例特别分享在公园场域开展堆肥对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价值。公园堆肥不仅提供身临其境的示范和教育机会,还促进了社群合作和互动增强公众参加的动力。蛇口社区基金会首任执行秘书长、深圳市南山区共建花园项目总统筹陈风分享了多年来如何以共建花园为抓手,带领周边市民实现“从厨房到花园”的堆肥行动。蒲公英堆肥行动者代表刘洪均特别分享在校园里的生态堆肥实践经验和成果,展现了一个生态校园开展堆肥行动需具备的条件和资源,以及校园场域下组织堆肥活动的多元方式。
深圳市蒲公英志愿讲师王芸介绍公园堆肥行动蒲公英计划的相关成果。项目共培养20名堆肥讲师,开展公园堆肥实操累计30场次,并在公园以堆肥为切入点累计开展55场公众垃圾减量和分类体验活动,推动2600余人次参与堆肥助力垃圾分类工作,就地处理有机废弃物2212kg,预计减少碳排放950kg。
闭幕盛典上,还为积极参与公园堆肥行动的优秀志愿者颁发了荣誉证书。杨勤向荣获证书的志愿者表示祝贺,希望大家能以更宽的视角看未来,把堆肥和生态保护做得更好,形成深圳经验,走向全国。
活动现场设置了“零废弃生活市集”场景展示。“木工坊——堆肥装置制作”“旧衣回收”“一叶一世界”植物拼贴画、“牛奶盒变变变”“玩转土壤”“落叶新生”等主题,将零废弃生活、绿色低碳生活方法融入活动中,让参与者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垃圾分类的乐趣,认识零废弃生活的方法。
据悉,2018年由万科公益基金会、零萌公益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零废弃日”这一全国性公众倡导活动,在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办。希望通过系列公益体验活动,倡导“零废弃”理念,促使更多人参与行动,一起减少垃圾产生,让“零废弃”成为一种生活常态。今年全国人大通过关于设立全国生态日的决定,将每年的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在万科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深圳市2022年起启动“公园堆肥行动助力垃圾分类公众教育”项目,在大规模工业化处理厨余垃圾基础上探索用堆肥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就地处理公园绿化垃圾、厨余垃圾,总结开发包含课程课件、教案、堆肥解说视频及活动工具的好氧堆肥活动工具包,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为将公园城市建设与垃圾减量分类相结合,打造零废弃公园,同时使市民更好地了解资源回收再利用的意义和满足市民对公园休闲娱乐的需求,在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下,万科公益基金会资助龙华区零废弃促进会发起“公园堆肥行动助力垃圾分类公众教育”项目。
项目启动于2022年8月20日零废弃日,于2023年8月15日生态日圆满闭幕。项目旨在以公园堆肥为载体,撬动蒲公英志愿讲师团队持续行动,探索垃圾分类公众教育新路径,推动公众持续参与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形成全民关心,持续支持和参与垃圾减量分类的良好社会氛围。
公园堆肥目前以好氧堆肥方式为主,堆肥原料主要就地利用公园的废弃绿化垃圾,如干树叶、水草、碎木屑等,通过混合投料或者三明治堆叠法进行堆肥。腐熟成肥后的堆肥直接回用于公园绿化,实现绿化垃圾闭环就地处理。
经过一年的探索、实践和优化,深圳推动“公园堆肥行动助力垃圾分类公众教育”项目向纵深发展,覆盖4个公园、9所学校28个班级,并通过蒲公英讲师培训,累计开展121场活动,吸引约4500人次参与。此外,基于项目开展经验,项目组梳理总结开发了1套好氧堆肥活动工具包,包含课程课件、教案、解说视频及活动工具等,将为大家开展好氧堆肥活动提供操作指南和工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