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垃圾分类 > 蒲公英计划 > 分类宣传 > 媒体报道

数据赋能、社区协同,深圳推动垃圾分类走向社会共治

日期:2024-08-20 15:10:11 信息来源: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从75万志愿者的积极参与,到社区、城中村的协同治理;从垃圾转运车辆的绿色升级,到垃圾的大分流细分类,再到“分类行”平台的智能数据分析,深圳正展现出其在垃圾分类领域的创新与活力,用科技和智慧,点亮绿色生活。

  在深圳,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环保行动,更成为了一种生活态度。

  一、“数”说分类

  数据赋能垃圾分类, “分类行”平台上线两个月响应热烈

  2024年5月29日,深圳上线了全国垃圾分类公益志愿服务平台“分类行”(APP、小程序),全国各地市的志愿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发起和参与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征集志愿者和志愿活动信息。

  据介绍,平台遵守“一数一源、一源一责”的信息管理基本规范和行动策略,融合了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对平台的技术规范、操作机制等内容进行科学统筹、科学谋划、科学推进、资源共享,实现垃圾分类志愿行动“点线面”的全方位、多层次、广区域覆盖。

  作为垃圾分类志愿者之家,平台上线后,得到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热烈响应。截至8月15日“志愿百日行”活动已覆盖全国28个省级区域、266个市级区域,已录入13,649个各行政层级的区域管理员信息,平台注册人数达57.55万人,志愿组织总数20,429个,志愿者总人数1,073,907人;发布活动总数245,680场次,动员参与打卡活动总人数114,364人。

图片7.png

  二、百分百行动

  激发多元共治活力, 推动垃圾分类在社区基层落实落细

  作为一座超大型城市,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关键在哪里?深圳不断探索、实践,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强化基层治理“力度”,走出的一条垃圾分类的创新之路。

  2022年,深圳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启动,以街道为实施主体,以社区为行动单元,以前端分类投放为重点,以信息化管理为支撑,以“工作百分百落实、14类场所百分百到位、示范社区百分百覆盖”为主要目标,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动全市建立持续、稳定的垃圾分类基层治理长效机制。

  如今,各区在强化多元参与、推动智慧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前端投放管理、公共宣传发动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正成为深圳垃圾分类的动力引擎,深入推动垃圾分类在社区这一主战场因地制宜、有效实施。

  社区参与度得到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全市618个社区(占比91%)成功培育了社区社会组织,543个社区(占比80%)组织了志愿者参与到垃圾分类督导、入户宣传或科普宣传等活动中,有效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度。

  推动各区加快住宅区分类投放点“视频+AI”设施建设进度,实现了对社区环境的智能监控和管理,覆盖率达到80%以上的区域有7个,极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和问题处理速度。此外,通过"视频+AI"系统,实现了对违规行为的快速发现和处理,报警事件3.7万件中,98.7%已得到处理,3小时及时处置率达到98.5%。

图片8.png

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社区答辩活动

  三、志愿服务

  超75万名志愿者参与,推动“要我分”到“我要分”

  随着第二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的进行,深圳这座城市垃圾分类的热情再上新高,“仙湖植物园园林绿化废弃物分类循环利用体验活动”“志愿净滩行”“志愿净山行”“‘百商千店’零废行动”以及垃圾分类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活动在全市各区举办。每个活动的现场,随处可见分类志愿者的身影。

  据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计,目前,深圳已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小区”五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网络体系,建立1500支各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全市参与垃圾分类的志愿者超过75万人,平均每5名注册志愿者中就有1名参与过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垃圾分类“志愿百日行”活动期间,深圳以1500支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伍、75万参与垃圾分类志愿者为基点,按照每月有主题、每周有亮点、每日有活动的工作目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和宣传活动,号召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督导,持续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垃圾分类蒲公英志愿讲师、福田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藏玲玲回忆起几年前,第一次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时候,有些居民不理解,工作做得特别辛苦。“没想到短短几年,整个社区的风貌就完全不一样了,社区更加干净、整洁,大家都觉得垃圾分类让生活更好了!”

图片9.png

仙湖植物园园林绿化废弃物分类循环利用体验活动

图片10.png

志愿净滩行活动

  四、分类进村

  多个城中村形成垃圾分类协同治理格局

  走进宝安区安乐社区42区城中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些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垃圾箱。与以往杂乱无章的垃圾桶摆放形成鲜明对比,如今这里整洁有序,每个区域都设有智能垃圾箱,通过AI人脸识别、IC卡识别及感应开桶等多种方式,大大提升了居民投放垃圾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夜幕降临,居民们有序地来到垃圾集中投放点,通过“刷脸”即可自动开启垃圾桶盖,精准投放后还能获得积分奖励。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促进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还通过内置的称重模块实现数据透明和反馈及时,让垃圾分类工作更加科学、高效。随着居民分类意识的提升,生活垃圾总量减少,高纯度厨余垃圾分出量增加,人均每日厨余垃圾分拣量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而在龙岗区横岗街道上围新村,宣传引导则成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2020年9月,《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深圳垃圾分类从“倡议时代”进入“强制时代”。每到晚上,三个垃圾分类点前都有义工蹲守,他们耐心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村干部更是不遗余力,对于不配合的村民,亲自上门谈心,直至其接受并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如今,上围新村的居民家中普遍设有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可回收物也被细心分类暂存,等待集中投放。

  过去三年,深圳陆续涌现出一批城中村垃圾分类的典型:上下沙片区城中村通过"一村一策"的精细化管理,实现垃圾分类投放点的高标准建设和撤并,提高分类效率。横龙岗村依托党建引领,动员社区社工、义工等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景田小区作为首个垃圾分类示范城中村,通过集中分类投放点的建设、入户宣传、专项培训等措施,显著提升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参与度,实现垃圾回收利用率的大幅提升。深圳城中村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改善环境卫生状况,还提升居民的分类意识和参与度。这些成功经验可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图片11.png

安乐社区42区城中村中的智能垃圾箱

  五、绿色动脉

  垃圾专车专运,城市流动风景线的低碳之旅

  这些垃圾转运车辆,身着“清洁蓝”“环保绿”“生机绿”“温暖橙”4种鲜明的环保色彩,穿梭在大街小巷,守卫着城市的洁净,像是城市中的一道流动彩虹。它们朝着零排放的目标,轻盈地穿梭在繁忙的街道上,仿佛是一群穿着绿色制服的小小精灵,无声地守护着我们的环境,成为了城市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这些垃圾转运车辆的升级,不仅仅是外观上的改变,更有技术与环保理念的融合,采用先进的降噪技术和清洁能源,在运行过程中减少噪音和尾气排放,真正做到绿色运输。

  从车容车况的干净整洁,到全程密闭式转运流程,再到推动垃圾运输车辆使用LNG(液化天然气)清洁能源,如今,深圳垃圾转运车不仅能带走地面垃圾,还将兼顾“洁净天空”的任务。

图片12.png

新能源垃圾收运车辆

  六、大分流细分类

  有效提升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

  垃圾之后的垃圾都去哪儿了?深圳通过实施“大分流细分类”策略,有效提升垃圾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该模式首先对生活垃圾进行大分流,区分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生活垃圾分流,将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进行分流,确保不同种类的垃圾得到适当的处理;厨余垃圾分流,专门收集家庭厨余垃圾,通过生物处理技术转化为肥料或能源;有害垃圾分流,对电池、灯管等有害垃圾进行单独收集和安全处理。

  然后进一步细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确保垃圾的精准分类和有效处理。可回收物进一步细分为纸张、塑料、金属等,提高回收效率;将药品、化学品等不同种类的有害垃圾进行细分,确保安全处置;对不易回收的垃圾归为其他垃圾,进行无害焚烧处理。

  在收运和处理环节,深圳建立社区街道大件垃圾暂存点和专门的处理中心;建立专门的大件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拆解、分类和资源化处理;并通过智能收运系统优化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流程,提高大件垃圾处理的规范化和效率。

图片13.png

扫码了解“垃圾去哪儿”

附件下载: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