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名师在线”公开课通过腾讯会议网络研讨方式进行,共有1000多位教师参与本次公开课活动。本次公开课的课题为《厨余垃圾再利用——自制堆肥》,由深圳市坪山区新合实验学校谢焕旺老师主讲、吕冰羽老师助教。
2020年9月1日,深圳市颁布《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厨余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垃圾变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变废为宝”。本节课以“三明治堆肥”为主体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厨余堆肥具有减少污染、节约成本、土壤增肥的重要意义,亲身体验如何利用厨余自制堆肥,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与他人协作、交流,是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谢焕旺老师以“我是学校小主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贫瘠土壤与厨余垃圾之间的关联,引出厨余堆肥。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抢答学习厨余堆肥的意义和原理,理解物质循环,认识“三明治”堆肥可以作为在校园进行的简易堆肥方法。基于一定的知识储备,学生借助活动任务单阅读注意事项、填写人员分工,结合演示视频,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在评价总结环节,学生们根据课堂表现自评、组评。拉票交流,总结要点,全班分享后评选最优秀的小组。
谢焕旺老师有三大教学亮点。第一是组织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从知识学习、自主探究到活动评价,学生充分发挥课堂小主人的角色,合理分工,逐一落实活动任务。值得一提的是,“三明治”堆肥的方法演示、材料准备、梳理步骤、后期存放,大部分都是由学生们自己完成的,学生的参与感满满!
第二是融合信息技术,促进课堂交流合作。谢焕旺老师利用交互式教学系统,通过抢答、随机点名和投票等功能组织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促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实践课堂生成。
第三是物质循环理念,用行动去落实。最后,谢焕旺老师为优秀小组颁发由学校一二年级学生制作的变废为宝小玩具作为奖品。课后实践任务落到“用堆肥改善学校的土壤!”上。
课例展示后,谢焕旺老师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并分享了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点滴收获与感动。
本次公开课研讨活动由深圳市教科院中学综合实践教研员于洋老师主持。于洋老师认为,谢焕旺老师上了一节非常有意义的综合实践课,肯定了谢焕旺老师及学校教师团队在这个课题上的探索和尝试。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及综合实践教研员胡军苟老师从活动理念、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点评,他指出,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
福田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教研员俞雪荣老师用“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探究性强、教师的个人素养高”来评价本节综合实践课程。俞雪荣老师认为,选题很现实,准备很扎实,内容很充实,过程很踏实,计划都落实,并建议谢焕旺老师继续研究,积累数据,不断丰富物化成果。
广东省科技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光明区综合实践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传俊老师,对本节课中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良好的学习环境作出肯定。他认为,对于“堆肥放在哪里最合适”这个问题,课堂中给予学生三次选择的机会,三层思维碰撞大大培养了学生独立的思辨能力和思想交流能力。
坪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综合实践教研员钟焕斌老师,首先肯定了新合实验学校领导团队、教师团队对于本次公开课的高度重视和努力付出。随后,钟焕斌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5233社区学院建设中的经验与心得,用自己的行动辐射社区,用自己的精神影响更多人去参与社区公益。
最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教研员吴江老师进行总结。他首先肯定了本节课的设计理念,谢焕旺老师紧扣“物质循环”,利用身边最常见、最简易的物品来设计出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学习活动,强调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