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治理电动自行车“妙招连出”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10 11:50:36

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动各街道开展常态化整治,合力规范地铁站周边区域电动自行车停放秩序。

以分级分类管理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清湖地铁站周边区域电动自行车乱停放整治工作,切实提升出行环境品质。

持续性推进阳台山东地铁站周边区域电动自行车乱停放整治,市民出行便捷度与舒适度稳步提升。

依托AI 3D建模技术推进龙华地铁站周边区域电动自行车乱停放整治,通行顺畅度与公共空间美观度同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爆发式增长,电动自行车空间供需失衡、乱停放矛盾日益凸显,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在地铁口、商圈、写字楼周边等地,是电动自行车停放矛盾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治理的“硬骨头”。

  今年8月,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全市率先对公共区域逐级划分“电动自行车停放严管区”,制定分级停放管理规则,构建以试点带动全域严管的长效治理机制,同时以“数智治理”为重要抓手,引入AI 3D建模技术构建智能识别体系,为破解高密度城区电动自行车治理难题探索出一条“科技支撑、规则引领、精准治理”的新路径。8月21日至9月8日,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统筹指导各街道开展电动自行车整治,出动1875人、634车次,规范挪移电动自行车10957辆,为高密度城区破解“停车乱、监管难”问题提供了“龙华方案”。

  “三步走”实现从“乱”到“治”

  “不搞一刀切,既要还公共空间整洁,也要保障市民基本停车需求。”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负责人介绍,龙华区按照“分级分类、柔性疏导”的原则,创新性将全域划分为一、二、三类电动自行车停放严管区,分试点攻坚、深化攻坚、全面铺开三个阶段展开,确保兼顾治理效能与群众权益,力争实现由“乱”到“治”的转变。

  试点攻坚期率先聚焦8个重点地铁站周边区域(阳台山东站、元芬站、龙华站、清湖站、观澜湖站、松元厦站、白石龙站、长湖站),划定为一类严管区。对未在划线区域停放或超时3天停放的车辆,由属地街道统一迁移至临时停放区,同步张贴含二维码的告知标识,并建立“一车一档”电子台账,确保车主可随时扫码寻车、便捷取车,实现“处置可追溯、权益有保障”。目前,第一批试点已覆盖全区6个街道,龙华、大浪街道各设2个点位,其他街道各设1个点位,治理成效初步显现。

  深化攻坚期将进一步扩大整治范围,把二类严管区延伸至全区重点商圈、大型写字楼周边公共区域。与一类严管区相比,二类区域对违规车辆的停放宽限期调整为5天,在强化规范管理的同时,为商圈办公人群、消费人群预留更灵活的停车调整时间。

  全面铺开期则计划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将严管治理覆盖至全区所有公共空间,最终实现电动自行车停放秩序“无死角管控”,推动城区市容从“局部改善”向“全域优化”转变。

  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通过这种分类施策、分步推进的治理模式,既考虑了居民日常使用的便利性,又以刚性规则逐步形成新的公共秩序。


  AI 3D建模破解“三难”痛点

  传统电动自行车治理中,“识别难、监管难、取证难”一直是制约效率的关键瓶颈——人工巡查覆盖有限、复杂环境下车辆特征识别不准、违规停放时长判定缺乏依据。如今,“数字龙华”战略下的技术创新,正为这些难题提供解决方案。

  据了解,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以技术突破为核心支撑,在城管领域创新引入AI 3D建模技术,辖区科技创新企业基于该技术进行深度二次开发,打造了智能化、高精度的“电动自行车智能识别比对系统”。

  AI 3D建模技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新兴、世界前沿的实时三维场景重建技术,其核心源于点云渲染优化和概率辐射场建模,相比传统技术,兼具高精度、低算力开销优势,且支持动态目标跟踪与更新,已成为数字孪生、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热点。

  结合数据库信息,“电动自行车智能识别比对系统”可快速完成车辆身份的智能比对,精准判定车辆的实际停放状态和时长,为管理措施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同时,系统具有高精度建模功能,可以实现对停放区域的电动自行车多角度、立体化扫描与建模,突破光线、角度、部分遮挡等干扰因素,大幅提升车辆特征的识别准确率。

  与“人工巡查”相比,该技术可全方位、立体式、智能化、实时精准监测,巡查监控画面高清、数据采集全面,从技术层面解决人工覆盖区域不全、难持续跟踪等问题,大幅提升治理效率,为严管区分级管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从“集中整治”到“长效巩固”

  高频次、高密度的出行场景为龙华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电动自行车围堵地铁口、违规占道现象既影响通行效率,更埋下安全隐患。面对这一治理难题,龙华区拿出了“啃硬骨头”的决心,8月21日起,对一类严管区全面启动电动自行车乱停放专项整治行动。

  为确保治理成效落地,龙华区以“高频次行动+常态化值守”相结合,联动多部门、压实责任链,推动整治从“运动式”向“长效化”转变。

  在清理行动开展前,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坚持“宣传前置、统筹调度”,指导各街道在地铁口周边规范设置清晰、醒目的告示牌,明确告知清理范围、时间及后续处理流程,充分保障市民知情权。同时,积极对接宣传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辖区居民的宣传引导,及时回应公众关切。行动前,各街道还召开专项部署会,明确人员分工、车辆保障、风险防范等细节,街道领导下沉一线带队,动态调度资源,全程把控整治质效。

  针对地铁口周边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还重点压实了共享单车运营企业主体责任,通过事前沟通协调,运营企业调派工具车、运输人员参与整治,常态化清运乱停放车辆,提升现场清理转运效率。

  在集中攻坚行动中,龙华区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采取多样化整治措施,推动治理落地见效。

  其中,龙华街道聚焦清湖地铁站、龙华地铁站,采用“不定时集中整治+常态化值守劝导”模式,组织执法一中队、交安办、各社区工作站、城市管家等多部门对地铁口周边违规停放的电动车进行规范管理。累计开展不定时集中整治3次,安排3组共28人在地铁口周边开展常态化整治,劝导挪移电动车2000余台,持续巩固集中攻坚整治行动成效,防范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市容乱象回潮。

  民治街道联合交警部门开展定期执法行动,对非机动车闯红灯、逆行、违规载人等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并对违法当事人进行现场普法教育。依托“定格+”服务机制,街道各部门、社区每日安排专人对主干道、地铁站周边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整治,及时引导居民规范停车,对乱停放车辆及时进行搬离。此外,民治街道创新推出“挪车小程序”,工作人员将违规车辆移至临停区后,市民可通过小程序查找车辆,签订规范停车承诺书后方可取回。

  通过“分类施策建规则、数智赋能提效率、多方联动强执行”,龙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正逐步实现电动自行车治理的系统目标——短期内完成重点区域电动自行车动态清理、公共空间初步释放;中期全区重点商圈、大型写字楼周边公共区域电动自行车动态规范管控,推动城区核心商业区域市容秩序显著改善;长期优化市容秩序、城区面貌彻底改变、居民生活品质跃升。(宝安日报2025年9月10日星期三C05版)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