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蜂踪·城野共生——“自然里的深圳”科普阅读推广系列活动甜蜜启幕
日期:2025-08-28 16:59:39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第45个生日。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深圳市仙湖植物园和深圳图书馆联合举办“自然里的深圳”科普讲座暨2024-2025年“蜜源植物在哪里”公民科学活动年度总结活动,以一场充满“甜蜜”意蕴的生态叙事,为特区献上一份别具深意的礼物。
作为深化粤港澳生态协作的创新实践,“蜜源植物在哪里”公民科学项目是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粤港澳申多地相关单位和组织共同发起,旨在以跨区域合力守护湾区生物多样性,为建设美丽湾区注入科学动力与公众活力。年度报告中一组组数据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城市生态画卷:过去一年,631名市民志愿者化身“自然侦探”,在城市公园、校园绿地、社区角落,以“随时、随地、随手拍”的方式,累计收集有效观察记录13,439条,构成一张由公众共同执笔的“城市蜜网”,不仅记录了传粉者与植物之间宝贵的共生关系,也折射出人与自然之间日益紧密的情感连结。
8月26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带来《食蜜动物的那些事儿》科普讲座,透过蜜蜂、蝴蝶、蜂鸟、蝙蝠等 “花间行者” 的视角,剖析传粉网络的城市生态价值。这些食蜜动物,既是适应辐射的鲜活注脚 —— 从远古共同祖先出发,演化出形态各异的种群;又因对花蜜的共同追逐,呈现鲜明趋同进化:蜜蜂的嚼吸式口器、蝴蝶的虹吸式长喙,虽源自不同演化路径,却都精妙适配吸蜜需求,生动诠释 “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智慧。同时它们凭独特生态位和谐共生:蜜蜂日间穿梭于芬芳花丛,蝙蝠夜间探访暗放的蜜源,食蚜蝇则为小型花朵补上传粉 “缺口”。动植物间的协同进化,不仅守护着植物繁衍与食物链稳定,更织就抵御生态扰动的 “隐形防护网”。讲座以趣味案例拆解复杂机制,尽显微小生命的澎湃活力,引导公众读懂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家园的深层联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思考。
今年8月,为迎接“8·15全国生态日”,进一步增进公众对本土植物生态多样性的了解,普及生态保护知识,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携手深圳图书馆,创意策划“自然里的深圳”全国生态日科普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创新推出“六个一”主题活动:打造一场“蜜源植物在哪里”生态科普展、开设一场生物多样性之蜜源植物科普讲座、组织一场“AIX 生物多样性”暑期公民科学活动、搭建一场“绿洲”沙龙、发起一场自然科普在线答题活动、推荐一系列生态科普图书。
“蜜源植物在哪里”公民科学活动优秀摄影作品展
“蜜源植物在哪里”公民科学活动优秀摄影作品展精选2023-2024年活动中涌现出的精彩影像,集中呈现广大市民以“随时·随地·随手拍”的方式,捕捉蜜源植物与传粉动物的灵动身影,不仅定格了自然的诗意,更揭示了传粉网络作为生态系统“隐形纽带”的关键作用。展览巧妙串联起科学认知与公众参与,借由一花一蝶的视觉叙事,激发人们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深层思考与价值认同。目前展览正在深圳图书馆中心馆一楼大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