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您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城管 > 业务动态

珍稀濒危植物叉孢苏铁成功野外回归野生植物保护再添新成果

日期:2025-10-20 17:33:19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2025年10月16日,深圳市仙湖植物园与贵州省望谟县林业局在望谟县联合开展叉孢苏铁野外回归定植活动,标志着这一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保护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生存危机

  叉孢苏铁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该物种分布范围狭窄,仅零星分布于贵州西南部、云南东部和广西西北部的低海拔区域,野生个体数量稀少,种群规模小,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

  作为古老的裸子植物,叉孢苏铁对研究植物系统进化及地理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然而,受气候变化导致的生境缩减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多重因素影响,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遗传多样性呈衰退趋势,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迁地保护与科学研究奠定回归基础

  深圳市仙湖植物园自1989年起系统开展苏铁类植物资源收集与繁育工作,2002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该园建立了我国首个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中心——“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经过长期努力,该中心已成功迁地保护国内外苏铁类植物2科10属240余种,保存种类居全国首位。

  同时,中心持续开展资源调查、系统分类、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数据,为叉孢苏铁等濒危物种的保护与回归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望谟县林业局作为合作单位,在栖息地保护、种群监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回归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规范的回归实践

  本次叉孢苏铁的野外回归活动,是深圳市仙湖植物园继德保苏铁等珍稀濒危野生植物成功回归后的又一重要实践。项目团队在充分的前期调研和科学论证基础上,综合考虑生境适应性、群落结构和保护管理条件,选定回归地点,并制定了详细的回归技术方案,确保回归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此次回归是科学研究与保护实践紧密结合的典型案例,也是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的具体行动。

  多方协作推进物种保护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贵州省林业局、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等多家单位代表共同参与了此次回归活动,见证了叉孢苏铁回归自然的重要时刻。这一实践为我国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保护与恢复提供了有益经验。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协作,完善保护机制,推动更多濒危植物实现野外回归。

  持续开展长期监测与保护

  根据规划,各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在回归种群的动态监测、种群扩繁、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等环节持续开展工作,确保回归种群实现稳定存续与健康发展,切实巩固保护成效。


1cc86e1bca0cd65f539ab22adcfdcd8c_origin.jpg1819744059.jpg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