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城管:下一番“绣花”功夫 绘好城市精细治理“工笔画”
日期:2022-10-17 10:39:04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成都,是一座人口超过2100万的城市。作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综合体,一座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治理水平,关乎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大城之治,最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在细节处显温度。一路探索前行,成都始终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以“绣花”般的细心,描绘城市精细治理的“工笔画”,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展新颜
提升城市品质,为公园城市添色彩
金秋十月,凉风送爽,成都市中心的人民公园十分热闹。公园靠近少城路一侧,曾经的围墙被美丽的景观取代,60余种植物错落铺开,亲民又多样的景色让这处成都市中心的“老”公园焕发新生机。
这是成都市开展“两拆一增”的一个缩影。拆除公共区域的违法建筑,拆除有碍空间开放的围墙,增加公共开敞空间,2018年以来,成都市“两拆一增”累计完成整治点位7142个,拆除围墙214.5万余米、违法建设106.9万余平方米,植绿增绿3102.6万余平方米。群众身边的点滴“微更新”,让城市更美丽,也让生活更幸福。
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载体,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添色彩。这抹靓色中,既有“两拆一增”的多彩斑斓,更有垃圾分类的清洁素雅。
成都目前常住人口已逾2100万,日均产生生活垃圾超3万吨。洁净,是市民对城市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重要环节,维护城市环境卫生与城市文明,人人有责。
2017年,成都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先行先试重点城市之一;同时,成都也是全国首批餐厨废弃物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勇担使命、务实推进。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法规、政策、标准及设施体系建设,推动生活垃圾由混合处理向分类处理转变,如今,成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格局基本形成。成都在全市累计推广设置地埋式垃圾桶(箱)72座;推进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设施提标提质工作,累计提标提质29座。2022年1—9月,成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8.5%,资源化利用率达80%;焚烧处理率达92%,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厕所革命也持续深化,配合开展“星级厕所”创建评选,成都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参加“周末大扫除”“行走成都 每周一巡”,持续做好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
强韧性
坚持科技赋能,让城市更智慧
城市是一个有机生命体。如何提升城市韧性,让城市有效应对各类风险?在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中,“智慧城管”成为关键。
成都市道路桥梁监控指挥中心里,指挥调度系统实时调取“天网”视频,第一时间监控现场,迅速了解和掌握道桥设施现场情况;巡查人利用配套手机APP,可快速上报巡查发现的病害,高效完成审核分配维修任务,实现了城市道桥巡查维护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2018年4月,成都“城市道路桥梁智慧监管云平台”建成投用,归集全市5708条城市道路,1791座城市桥梁的基础数据,实现了城市道路桥梁管理维护“一网总览、精准呈现”。
这是成都维护城市安全的重要“法宝”。不只是道路桥梁,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科技支撑。
在共享单车管理中,依靠智慧管理平台,不仅可以实时呼叫单车企业处理相关问题,还可以实时监测单车的上牌率、废置率、闲置率、车辆活跃度、饱和度等多项数据,让单车管理更加精细。
在地下综合管廊,利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管廊病害的自动采集、自动分析、自动报警等功能;通过5G智慧管廊“新基建”建设,在管廊内覆盖5G网络,借助AI技术,提升管廊安全防范和入廊人员安全管理等功能。
……
目前,成都数字城管集中部署系统已在全市统一使用,用户约5000多个,日均在线用户数为1300多个,日均上报案件量约1万件、监督员自处置案件约4000件。
近年来,成都市城管委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数字化、智慧化水平,打造道桥井盖安全感知、智慧照明、扬尘治理、共享单车调度等多项场景功能,极大提升了城市智慧管理效率水平,有力支撑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多项“成都经验”在全国推广。
重人本
守护一城烟火,让家园更幸福
在成都,每年完成1万名环卫工人免费健康体检;全市共创建“成都市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点位2806个、环卫工人作息房980个,实现每个作业标段有5个左右环卫工人休息点。
每年10月,也是属于成都环卫工人们的节日——环卫工人关爱月。秋日的一抹“环卫绿”,也是独特的城市温度。
烟火成都,人文是最亮眼的名片。成都城管坚持以人为本,努力锤炼一支既能“扛得起重活”,又能“下‘绣花’功夫”的城管干部队伍,让城市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让烟火成都更美丽、人民更幸福。
聚焦社会动员、智能管理、专业服务、美学运用“四种能力”,深化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注重对城管干部知识空白、经验盲区和能力弱项的重点提升,高规格、大规模、多途径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学府,集中优质师资力量,开展高规格集中培训,不断提高城管队伍治理城市、为民服务的能力水平。
幸福城市,民声是最重要的回响。成都城管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全力守护市民安全感、幸福感。
围绕营商环境建设,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打造服务更优、效率更高、口碑更好的窗口,让市民办事更便捷。坚持寻求政府治理与民生诉求“最大公约数”,以解决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网络理政工作再上新台阶。2017年以来共办理各类市民来信来话3.6万余件,较好地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的城市管理突出问题。
夯根基
浸润城市气质,让生活更美好
雪山、蜀锦、熊猫、水墨、诗意……最地道的成都味,在天府双塔精彩呈现。今年国庆假期,成都的城市灯光再度“刷屏”。“每到重大节庆,我们一家人都喜欢往这边走走,看看灯光秀,氛围一下子就浓了。”市民刘魏说。
成都目前共有公共景观照明设施1308处,金融城双塔、人民南路沿线、锦江沿岸成为展示蓉城形象的一张张亮丽名片。在历年春节、国庆等重要节日和成都财富全球论坛、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等重要活动中,成都都会以全天候、全时段的照明保障,向市民和来蓉嘉宾游客展现独具天府特色、富有吸引力的城市夜景。
一座城市的“味道”,从何而来?润物无声的日常或许就是答案。其实,每到重大活动、重要时刻,成都城管人的守护总在身边。
十年来,成都城市管理年均保障90余次重大活动,共计上千次重大活动,包含每年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G20会议、世乒赛等在成都举行,为加快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国际会展之都、国际赛事之都增添底色。
看不见的地方,更多城管人在忙碌着。截至2022年底,累计完成22万余座病害井盖治理,守护市民“脚下安全”;利用增设调头车道、转弯车道、非机动车道等“微创手术”,完成城市道路拥堵路口“微整治”132处,快速提升堵点交通通行能力,方便市民顺畅出行。冰雪、高温极端天气、汛期洪水、地震等突发事件中,成都城管人完成8次地震震后市管城市桥梁安全排查,支援震区4次,切实保障城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