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故事│和草木在深圳散步
日期:2023-03-14 10:12:25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千园之城” 深圳,努力拉近人与草木之间的距离,错落有致排布、自由发挥的植物,是献给城市与人类的花束……
■徐黛茜
深圳常绿,很多人和我说。眼下是3月,路边的小叶榕、桃花心木、人面子、芒果树、凤凰木、香樟、蒲葵、海芋等等,四季基本保持着绿色。而滨海大道、大沙河生态长廊、中心公园的宫粉紫荆一路开着花,粉的、白的;前海路、市民中心附近,一些地铁口,比如莲花西,黄花风铃木也开花了,远远就能看见,一大朵黄花;走在路上,让人难以忽视的是远处树顶的红色,那是火焰树的花,落在地上的红色,是木棉花,有小朋友捡起来当毽子踢。
春天到了,时常听到鸟叫,有种叫噪鹃的鸟,鸟如其名,天微微亮就开始叫唤,一些人不堪其扰。有人又会寻着叫声,想看看这只鸟藏在哪棵树上。走近那些植物,又能发现有蝴蝶、蚂蚁,不知名的小虫。街道上植物的浓密程度,足以让人想停下来,慢慢走。但在路上我看到的通常是前往地铁站、公司大楼的人,他们背着包,低头看手机或是只盯着前方。我好奇这座绿色的现代城市会有人也想慢下来驻足吗?在网络上我找到4位“生活家”,希望能和他们一起在深圳,轧轧马路。
01
3月3日,我与若琦约在了福田区福中一路。她在某平台上当科普博主,一共发了11篇华南地区常见植物科普,有大小乔木、绿篱,还有开花的树,短短半年,累积了2000多位粉丝。
福中一路是她选的,她说带我走走深圳较为有生活气息的街道。那天是晴天,天空澈蓝,太阳晒得人燥起来,街上人很多,大家靠着树荫走。在地图上看,福中一路与莲花山公园的底边平行,附近有3条地铁线,处于福田中心区,这条路上有小学、住宅小区、写字楼、少年宫、图书馆、音乐厅……几乎包含了生活上所有功能性空间。
我们在少年宫地铁站D口碰头,出站右手边有条小路,直通一个圆形小广场,广场边缘栽满了宫粉紫荆,花全都开了,有粉有白,很多人在这儿拍照。飘落的花瓣落在树干处修建平整的灌木上,“这是胡椒木”,若琦告诉我,她扯下一小片叶,揉碎拿给我闻,确实是胡椒的味道。周末小孩多,两个小孩试图拿脚踩在灌木上,若琦和他们说,“它也会疼的。”她确信植物比人类更拥有感知外界的生命力。
若琦是汕头人,在一家国有企业做景观设计的工作,今年30岁。见面那天,她穿件条纹衬衫,牛仔裙,说话轻声细语,总是用手比划着,很亲切。我们从小广场走出来,站在路边看对面的市民中心,我说那里像一条流线,她说那条流线的巨型屋盖是在模仿大鹏展翅,也是当初的设计用意。
市民中心前面广场上是排列整齐的小叶榄仁,我在其余城市很少见到这种树,很特别,能明显看出树形是一层一层的,向外发散时有水墨画中的笔触,树排在一起像被风吹起的袖口。在若琦眼里,这是近些年城市规划中很新的面貌,“是小清新的感觉”。
“过去的园林设计思想,很多都是来源于中国古典园林,那是一种传统优雅的设计,但更多地运用在私家庭院。到了现代的城市设计,就需要考虑更大的空间尺度。首先是从功能布局上,去确定这个位置需要满足市民的什么使用功能,不是单一的,可以涵盖许多。像少年宫这一块,还有书城,对面就是市民中心的大广场,人流量大,市民构成明显,有小朋友,连带着家长,这里就需要提供一个小朋友玩、家长休息的地方,当然也会有年轻人来拍照打卡,散心,需要一个美好的道路景观,或者说有一个休闲广场给大家拍照、放松。
一个城市人群是很多的,有些地方的特定人群稍微多些,就侧重去照顾这群人,设计出满足这个功能的东西。这个就是功能先行,然后就是设计风格了,要契合城市的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再去选定。像我们现在走的这一块,属于现代简约的风格,小叶榄仁枝干分明、叶子秀气,会有一种疏朗通透的空气感,看起来视野空间也很开阔,对于旁边的建筑没有太多遮挡,但人们站在树下又能遮阴,整体是简约、干净、清爽的氛围感。”
02
沿着福中一路往西走,穿过深圳音乐厅、深圳图书馆、中心书城的通道,这里有许多背着不同乐器的小孩,下午在音乐厅有活动,有电视台在采访小朋友。一些手上抱着书的年轻人在书城进进出出,还有些家长带着孩子坐在露天的咖啡厅里,路上的车堵着,等着开进停车场。
到了福中一路与益田路的交界口,继续往前走,是深圳市儿童医院。很明显,植物变多了。路口交界处,几丛植物挤在一起,矮一些的是花叶良姜,绿叶上有黄色的纹路,旁边摆了几棵苏铁,刺一般的叶子展开来,中间有大片犹如芭蕉叶的天堂鸟,周围还有福建茶、红继木球,还有最后一层,如瀑的大榕树,形成了含蓄又包容的景观。
“你不觉得这一块茂密些吗?”她问我。“这边的种植风格看起来老一点是吧?和刚刚那里是两种感觉,那一块肯定是后期开发的,因为这几年深圳追求的是通透、大气的现代风格。这一块应该是早期开发的,早期的风格,偏向中式的‘歌颂梅花含蓄的开放,枯木内敛的低调美’,像古代文人寄情山水,挥洒诗情画意的洒脱自如”,整体是含蓄自然、清雅沉稳的风格。
儿童医院这一带门口的树有榕树、芒果树、香樟,盛阳天在树下走,是清凉的体验,两侧树已经让人行道完全荫凉,路边会有长椅,有人坐在那儿玩手机。医院外围的栏杆处种了许多琴丝竹,“这种植物在这里的作用大多是为了遮挡围蔽,可以挡住这些栏杆,又可以营造一种幽静清雅的感觉,有些地方还会在根部种一些肾蕨、麦冬,相当于给竹子根部包上脚,穿上鞋,不让地下的土露出来。”
路过几棵全是橙黄色花序的芒果树。以前在广州上学时,就被路上芒果树的果实砸中过,“芒果树长得很快,应该是早期为了快速(长成)而栽种的,而且路上的每一种树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路面上有些浅黄色的印子,是果实掉在路面绽开后的痕迹,“所以对于环卫清理也有压力。”城市中人们习以为常最能遮阴的大榕树,也有人不喜欢,因为它的侵略性。榕树可以独木成林,树根会向周围蔓延,在城市里我们时常能看到它的根部把周围的水泥块都冲破,再慢慢包住附近任何可以攀附的空间,有人觉得那些盘根错节是丑陋的。不过许多人都会选择走在它的树荫下。
另一侧的树又是另一番景象,儿童医院对面是黄埔学校和一个住宅小区。路边的树以香樟居多,但围墙内的树更胜一筹,肆意生长的桃花心木高大,林清玄曾写这种树,“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等高,是那么优雅自在,宣告着自主的生命”。在这里,它们朝外围倾倒,盖在了香樟上,路面倒是舒爽了,可香樟的生长就受到限制了,感觉很难冲破这层邻居盖头的阻碍。
我们拐到鹏程二路,因为远远看到那里有棵树叶子掉光了,但顶端还有些大片的红叶。我的刻板印象里,深圳少有秋天那种落叶、红叶季节,所以想去看看。环卫工人正好在扫落叶,她也说不上这些树是什么,只知道在她老家的山里也总是看见这些大树。有意思的是,深圳的春天有许多落叶,大叶榕换叶,木棉树、小叶榄仁、凤凰木、蓝花楹都在这个季节把叶子换了下来。我们远远看见的挂着红叶的树是大叶榄仁,这条路以榕树为主,其中又有几棵大叶榄仁、香樟。
继续走,到了福中路。这里的景象更加开阔,车道更宽,中间带全是刚冒出嫩绿芽的小叶榄仁,人行道外侧有人面子、芒果树,里侧有榕树,榕树下的地被是紫花翠芦莉,走在这儿,会感觉是一个路边直线公园,有椅子放在榕树下,有人躺上面小憩。
右转到新洲路,往前走,到了福中一路西边的终点。有天早上我来这儿,看到一个早餐推车在一棵大榕树下,吃早餐的人坐在附近石椅上,我想早起上班的人也是因为树有所停留的。这一路上遇见木棉、宫粉紫荆,也能看见地铁站周围的黄花风铃木,红色叶子的亮叶朱蕉、紫色的喜花草,远处天桥上往外冒的玫红色簕杜鹃。
若琦说植物并不会给生活带来实际的改变,只是每次看到路边的树木,总会想起小时候,和朋友一起捡树叶玩,很亲切。有一位网友告诉我,城市里的植物让她觉得生活永远有趣,她在培训班门口等小孩放学,就去观察树的叶子、周围的草,附近的小虫。
我是带着问题约若琦出来压马路的。我想知道深圳的行道树到底是什么?希望拥有像“上海有梧桐树”这样的回答。但我们走过这么几条路后,我逐渐明白这个问题很难拥有一个具体的答案,它不是单一的,这里什么都有。
03
“深圳的温度、气候,植物在这里都能得到很好的生长。”另一天,我约车迪出来,他和我说了这句话,他是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的学生,现在是深圳未名设计顾问公司设计总监。
在与若琦聊完后,我找到李迪华老师,他长期关注国内城市的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等,在一年前的一次访谈中,他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希望每个城市的景观可以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拍脑袋决定,也不是一味地模仿其余城市。”这一次,我想问他深圳的景观特色是什么?他给我推荐了在深圳生活了11年的车迪,让他带我转转。
我们从侨香路出发往东走,他还喊了植物学出身的同事谢园一起。车迪很瘦,不太像一个创业小有成就的商业人士,倒像埋在科研里的学者,说话很有条理。谢园脸上总是带着笑意,路边的植物她都叫得出名字,连隔着几百米只露个顶的树也能认出。
侨香路以侨城东路为界,横跨两个区,西侧为南山区,东侧为福田区,这是深圳首条“智慧道路”,在2019年时对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都做了较大改造,路杆做了整合、车道拓宽,中间带做了绿化、自行车道铺上了彩色沥青,也考虑到残障人士,路口处与路面的无高差顺接,并把人行道旁做了一系列带状公园群。
车迪说这条路的东西两侧也能很好地说明新与旧,位于南山区的人行道植物更加清透,而福田区段的更密一点。他与谢园都说,早些年人们对于植物的要求是越多越好,“要在量上先起来。”近年来,许多街道开始修整,把灌木与地被都清理了一遍,“以前是特别满,视线都是挡住的,白天看起来还好,晚上走在路上会感觉不安全,不知道里面会有什么,而且有的看上去也比较乱。”
不过谢园也解释,这些是时间的作用,“因为这么些年,上层的乔木长起来了,力量就已经够了。以前要有这种绿量,是要堆起来的,乔木都不大,而且乔木长大后,下面的灌木与地被状态也不是特别好,光照不好。现在清理过后,整体的状态都好很多。”
拐到滨河大道上,视线焦点是两侧的宫粉紫荆。2017年起,深圳开启打造世界著名花城行动,宫粉紫荆、黄花风铃木、紫花风铃木、洋红风铃木、凤凰木、美丽异木棉等观花乔木开始出现在街头,恰好这里的气候也适合它们开花、结果。
进入滨海大道,景色上开始出现海滨的风情,因为有许多棕榈科植物,大王椰,酒瓶椰子,大多出现在深圳湾公园沿线上。如果单从人的角度来看,棕榈植物好像意义不大,我说它不遮阴,也没有绿意,不茂盛。车迪反驳我,“这种植物其实是属于一种热带风情,在沿海地区是非常重要的,30年前城市里很喜欢用这种树,因为也代表了一部分城市气质。”在实用性上也不可忽略,“主要是抗台风,因为比较通透。像榕树,一大块摆在风面前,风啪地一吹,风阻大,还有南洋楹,风阻也大,枝条还脆,台风首先刮伤它。所以在滨海沿海城市,就要考虑抗风性。”
城市中的树除了观赏性外,也需要具备几种最基本的功能性,“遮阴、防尘、降噪。”车迪问我有没有注意到深圳人行道中的绿带很宽,不像其余城市的道路上,一棵树一个坑位,深圳许多地方是人行道外侧有间隔的树,内侧是相连的绿化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隔开了与内侧建筑的空间,让一些住宅有隐私性。”而人们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又像一个小小的公园。
与若琦在福田区走时,我们经过莲花山公园一侧道路,右边的绿化带有很开阔的草地,但由于用灌木挡在了人行道旁,很少有人走进去。我与谢园提起这个现象,她说是因为植物在视觉上造成了心理距离,现在的许多道路旁就会更多地添加一些功能性设施,比如椅子、秋千、小径,让人更想与植物亲密一点。
04
到了与南海大道的交界口,我们打算在文心公园停一停,这是车迪目前在深圳最喜欢的城市空间。他是辽宁铁岭人,大学去了北京,工作之后来了深圳,我问他适应吗?比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外,他说更加喜欢在深圳自在的感觉。在北京上学时,感觉自己很渺小,而在深圳,年轻人多,会有更多更大胆的尝试,做事业也更容易得到支持。
文心公园是他与团队负责的项目,一个没有围墙的公园,四面八方都是入口,附近有南山书城、商场、社区。我踩着草地进公园,“草坪就是用来踩的吧。”这是我很久以来的疑问,踩草地很踏实,而且会有“春风吹又生”的力量感。“植物是要用起来,要和我们人有连接。”谢园告诉我,不过这背后就需要付出大量的维护成本。
工作日下午4点的文心公园,每一棵树旁都有人,这里保留了许多之前就有的树,可以看到一排大王椰。一棵大南洋楹围着圈座椅,带孩子的家长坐着休息,小孩在旁边玩沙子、爬弯道、荡秋千……有人靠在树上做拉伸,有人找到一块人少的树丛里吹萨克斯,还有人试图爬上一些低矮的树干上照相,最热闹的属于棋牌区,乌泱乌泱围满了人。在这儿散步,能收获来自生活本身的鼓舞。
2014年,深圳提出了“千园之城”计划,截至2021年底,深圳市公园共有1238个,其中自然公园33个,城市公园187个,社区公园1018个。城市规划中想让人们的生活出门500米可达社区公园、口袋公园。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景观设计院院长程智鹏和我说,“人行道旁的绿道、社区公园,也是为了让人们与城市、植物更有连接性。比如要走1公里多去地铁站,很多人就直接打车去目的地了,现在我们把绿化弄好,让这1公里大家都能出来走一走,走累了也有地方坐着。”他带着我去福田上步绿廊,那里的草地上小孩正在奔跑,许多人正在晒太阳。
05
与车迪、谢园最后抵达了华侨城。去的路上,我们经过南海大道,两旁全是小叶榄仁,仿佛城市里的山水画。从一个隧道口出来,两旁的植物扑下来,有宫粉紫荆,簕杜鹃,车迪说植物错落有致地排布、自由发挥,是它们给城市与人类的花束。每棵树、每株花、每棵小草,都有它的空间,大家一起生长,这是深圳给他的感受。
进入华侨城,道路一下子就窄了许多,成排的棕榈树、相思树、簕杜鹃附着在相思树的树干上,有一种小家碧玉的秀丽,又夹杂着野蛮生长。谢园最喜欢华侨城,虽然道路不宽,但这里有静谧的小路,还有些热闹小店。
在一片大草坪上,旁边围满了芒果树,金黄、橙黄的花序跳动,中间有两大片聚集的大王椰,人们以树木周围为据点,给草坪有了功能的划分,一侧是狗狗的聚会,另一侧有人玩飞盘,围坐着聊天,沿着街道有人在树下跑步、散步、骑单车。
眼前的植物是什么已经不那么重要,有风吹来,让人想躺在草地上,看枝叶飘动,发发呆。城市中有声音,“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树木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