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街道治市容顽疾 提空间品质
日期:2018-05-22 09:21:00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市容环境卫生是构筑城市形象框架的基石,也是展示城市现代化水平、提升城市综合功能的关键。2017年,沙河街道一度在全市街道环境卫生指数排行榜中排名45,2018年以来,成绩稳步上升,继2018年2月获得全市“双第一”(全市74个街道中第一名、进步指数第一名)后,2018年3月又蝉联全市第一名,成为全市首个实施市容环境考核以来成功“卫冕”的街道。2018年4月,该街道又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成绩。短短时间内,从第45名跃升前三,沙河街道有何“妙招”呢?
沙河街道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片区,是城市“二元结构”突出的街区,辖区内既有高档社区、旅游景点等,又有南山最大的城中村片区———白石洲城中村片区,城中村内集聚众多外来人口,其市容市貌与周边环境有天壤之别,市容环境考核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近年来,该街道以市容环境考核为工作抓手,在探索出“律师驻队”城管执法模式后,又推出了“城管下社区”等举措来大力整治白石洲城中村环境卫生短板,提升辖区公共空间品质。
执法普法双管齐下
“律师函”打通执法“最后一公里”
在城管执法中,执法效能难以保证问题最为突出。经过沙河街道多次缜密调查研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律师驻队”,借助律师提供十项协助服务;通过《律师催告函》《律师催缴函》,驻队律师督促当事人按期履行法律义务,对拒不履行的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律师驻队”协助城管执法,带来了沙河街道城市面貌的可喜变化。沙河街道城管执法立案量、案件执行率稳步增长,暴力抗法事件大幅下降,且无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通过实施“律师驻队”,改变了过去执法人员不愿开单、开完单后执行难的执法困境,进一步推动城管执法由简单粗暴向文明法治转变,由粗放执法向精准执法转变。
下沉执法力量
4个社区试点实施“城管下社区”
2017年中旬,沙河街道召开“城管下社区”暨市容环境整治誓师大会,将城管执法力量下沉到社区,并通过建立专门负责市容环境整治的执法队伍,动员包括白石洲股份公司、党员干部和居民在内的多方力量,协力推进市容环境整治。
据了解,针对社区反映市容环境问题整改难、社区协调力度弱、社区权责不对等的问题,沙河街道在城中村4个社区试点实施“城管下社区”,委派4名执法队员兼任城中村社区党委副书记、副站长,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分配“责任田”,社区市容环境考核成绩与年终个人考核挂钩,进一步加强社区在市容环境问题上的处置能力。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扩大“城管下社区”试点范围,夯实社区工作基础。
剪“蛛网”、发“红黄牌”
啃掉市容环境考核的“硬骨头”
众所周知,城中村因为地理位置优越价格便宜,成为不少“深漂”的首选,但是聚集的众多外来人口也带来诸如背街小巷卫生死角、乱拉乱挂、占道经营等市容环境“顽疾”。
针对城中村内出租屋之间各类线路乱拉乱挂的“顽疾”,沙河街道宣传先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合理的费用分担方案,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共清除网线、有线电视线、电话线等废旧线路60余吨,城中村空间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受到居民广泛好评。同时,在城中村试点实施“红黄牌”制度,社区工作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对于发现有市容环境违法行为的店铺,在现场劝导无效情况下,可在拍照留证后,采取发黄牌的形式给予提醒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对于不整改的向其发放红牌同时报街道执法队,由执法队介入进行处理。2018年1-3月,社区及股份合作公司共发放黄牌122张、红牌73张,执法队立案处罚17宗。
深问
如何通过“律师驻队”模式来提升执法效能?
深答
“律师驻队”,就是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由律师事务所派出专业律师常驻执法队,协助执法队开展执法,规范执法行为推进处罚落实。通过“律师驻队”大大减少了现场冲突,打消执法队员不愿开单、不敢开单的顾虑。(南方都市报2018年05月22日星期二SC4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