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光明 打造新时期深圳“颜值担当”

日期:2021-04-26 09:50:56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微信图片_20210426093959.jpg

  光明区虹桥公园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受访者供图

微信图片_20210426094005.jpg

  光明中心区将被建设为高质量高颜值的城市中心区国际典范。受访者供图

  一条横空出世的虹桥,快速晋升网红打卡点,让人惊讶发现光明之美。

  美,来自自然公园环绕、城市公园镶嵌、社区公园棋布的深圳最美“公园之区”建设。截至2020年底,光明区基本建成公园之区,实现了“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新建公园47个,公园总数达260个,总面积达2030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升至30.85平方米。

  美,还将来自生态科学人文耦合城市的打造。光明区将整体建设“一心引领、一廊缝合、组团镶嵌、绿环萦绕”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一河九水润田谷、百里青色半入城”独具光明特色的风貌格局。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科学城将成为“科学家的家”。为了让这个“家”更具魅力吸引力,光明区将高质量高颜值作为发展关键词之一,提出到2025年,城市中心功能显著增强,城市与生态共生的全域景观颜值一流,光明中心区等重点片区成为城市高端“会客厅”,崇尚科学、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深入人心,初步建成具有强大资源吸附力、承载力和辐射力的深圳北部中心。

  把每个项目都建成精品,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变成风景,成为新时期深圳的质量高地和“颜值担当”,光明正在把蓝图一点一滴变成现实。

  撰文:柳艳 靳峰 陈菁

  充分依托独有的自然本底、人文特色和科学底蕴

  关于高质量高颜值,光明区委书记刘胜在2月18日的光明区高质量高颜值发展大会上,有过这样一段表述,“高质量和高颜值两者既有机统一、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光明而言,推动高质量高颜值发展是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客观需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这是光明区在规划定位与发展蓝图已基本明确基础上,提出的“方法论”和具体要求。在《光明区关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颜值深圳北部中心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对城市风貌塑造、城市名片打造、全域景观提升、基础设施优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极高要求。

  为引领塑造独一无二的城市空间结构和极具独特魅力的城市风貌,光明区将强化顶层设计。《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已通过市政府批复印发实施,已经明确为“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科学城的规划,将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城市风貌的打造,坚持“绿色风、国际范、科技韵”,塑造舒展起伏,疏密有度的城市空间形态,形成“北林、中城、南谷”差异化的城市风貌,形成“湖光山色入城,蓝绿活力交织”的田园都市。

  《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2019—2035年)》及市政、交通专项规划加速推进,光明中心地区法定图则编制高质量完成,已经市图则委审议全票通过。

  也就是说,未来光明区的城市风貌,将充分依托独有的自然本底、人文特色和科学底蕴,集萃山水田园、自然野趣特色。

  事实上,围绕这三个方面,光明区学习和积累了较多较好的先进经验。科学元素方面,光明区对标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科学城,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北京怀柔、上海张江科学城,学习借鉴其在生态环境、空间格局、城市风貌和规划管控等方面的规划建设经验,即充分展现光明科学城先锋未来的新面貌,引导城市建设与科学的有机融合。蓝绿本底方面,学习雄安新区生态规划理念,借鉴上海“一江一河”滨水空间规划建设经验,强化并凸显光明独特的山水田园叶脉结构,针对临山、滨水城市界面和重要视廊提出城市设计管控要求,并通过轨道站点TOD开发建设、重点街区设计指引、趣城体验活动策划等手段,营造山环水绕、活力美城的城市空间意像。人文底蕴方面,借鉴广州永庆坊、深圳南头古城等历史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尊重光明历史文脉,发掘本土人文价值,鼓励创造性地继承与应用传统空间元素,弘扬光明独特的文化个性。

  塑造一批高颜值城市新地标、高颜值城市名片

  道一江春水,碧两岸风华。茅洲河蜿蜒流淌覆盖了广袤的光明流域,这条曾经伤痕累累的光明“母亲河”,经过治水提质,这两年变得水清岸绿。随着光明区城市高质量建设与发展,一批高颜值城市新地标、高颜值城市名片和高端“城市会客厅”将涌现,茅洲河这张老城市名片,也将焕发出新活力。

  大科学装置核心区、茅洲河滨水经济带、光明城站周边片区和光明中心区,既是整个光明区空间结构的重要支撑,也是光明打造科学城核心功能区、提升滨水空间品质和价值、打造城区门户枢纽的重要抓手。《实施方案》提出了要实施城市名片塑造行动,其中就包含大科学装置核心区、茅洲河滨水经济带、光明城站周边片区等。

  目前,大科学装置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选址工作,预计于今年完成超算二期等4个大科学装置项目划拨供地,保障科学装置落地;茅洲河滨水经济带已编制完成沿线概念性城市设计,茅洲河碧道示范段建设工作已经完成,整体沿线生态恢复、水污染治理效果成效显著;光明高铁站TOD片区赣深高铁站点、轨道6号线支线南延线和轨道13号线已开工建设,《光明城站交通枢纽片区城市设计》的规划编制成果已基本完成,正加快推进光明城高铁站综合体项目用地出让工作。

  大科学装置核心区将充分尊重片区自然资源和风貌特色,遵循装置建设、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以“建装置、优服务、促转化”为开发策略。近期全面推进大装置、科研服务、片区骨干路网及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提升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中期通过环湖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以及山林绿道的建设,完善片区配套,优化科研环境,吸引世界顶尖科研人才。远期推进孵化平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打通从基础科研到应用创新、产业培育的通道,构建完整的科技创新产业链条。

  茅洲河滨水经济带着力优化两岸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功能升级、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塑造优美城市形象。

  光明城站周边片区充分利用片区用地资源优势,以“优布局、畅交通、育产业、聚人气、留弹性”为开发策略推动片区高质量高颜值发展。

  光明中心区将聚焦专项规划编制、轨道站点周边地标及高层建筑用地出让、城市风貌与建筑特色研究等工作,打造成为绿色生态、活力创新、疏密有致、尺度宜人的高质量高颜值城市中心区国际典范。

  让自然风光从“星罗棋布”到“串珠成链”

  与网红打卡点虹桥公园隔着条光侨路,是另一个城市公园新城公园。这种大手笔的布局往往会震撼到刚到光明的人。生态资源丰富是光明区要实现高质量高颜值发展的重要底气。

  光明区城区之内以茅洲河为核心,沿线串联九条核心支脉水系,自然构筑光明生态叶脉格局;城区之外三面环山,连绵百里,山水城田相互辉映,形成光明独具特色的山水田园城市格局。

  在数量上,光明区拥有全市最大的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耕地保有量为10.13平方公里,其中永久基本农田8.8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量的44%;山水林田湖草总规模占全区面积达59%,具有规模化的自然底盘,其中森林总规模4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27%;水域总规模9.7平方公里,占比6%,滨水岸线长度超过100公里。

  除了底子好,这两年光明区建设上也是蛮拼的。2018年底,《光明区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研究》编制工作初步完成。2019年1月,继续深化并完善了公园专项规划编制。截至2020年底,公园总数达260个,基本让市民们能实现“500米见绿、2公里进园、5公里到达森林公园”。

  为了让自然风光能“串珠成链”,光明区从宏观到微观梳理并引导构建覆盖全区的绿色景观网络,以河道、廊道、绿道、碧道多个层面联通全区公园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景观。下一步,光明区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形成“一水四核,一心六廊”的都市山水田园生态格局,真正让自然风光从“星罗棋布”到“串珠成链”。

  到2023年,光明区计划新建成不少于15个公园,全域景观提升10个片区、共60条道路,进出光明区出入口、主次干道、主要片区全面完成全域景观提升,高质量高颜值的现代化城区框架基本形成。预计到2025年,光明区将建成“郊野—综合—社区”三级公园生态圈体系,畅通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和谐的城市色彩体系,国际化的城市天际线和立面体系,休闲活力的河流水岸体系,智慧化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

  为了加速“串珠成链”,今年光明区将重点打造六大片区高颜值景观项目,共33个项目,总投资26.68亿元。其中包括开展科学城大装置区周边环境提升项目,在科学城核心区基础上,推进全域景观工程全面延伸,打造楼村北、公明北环、公光路全域景观项目,建设白鸽陂公园(公明森林公园一期白鸽陂片区)、楼村学府公园、北岗后山公园和羌下旧村社区公园,改造三月风广场景观,建设新羌特色村落,实施果场路白改黑综合景观提升。开展虹桥公园片区高颜值景观项目,完善虹桥公园一期配套服务,建设虹桥公园二期、凤凰公园,更新光侨路慢行系统;围绕光明城高铁站,建设花卉主题公园百花园,开展光明城站周边片区全域景观提升、完善虹桥公园周边道路全域景观;以深圳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为重点,新建中草药特色百草园,提升东长路大外环节点全域景观。

  确保把每一项工程都打造成精品优质工程

  一千个读者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城市的美最终由每一位游客、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对美好事物的感知汇聚而成。而要形成这种对美的共同认知,必须要有高质量高颜值的建设标准,需要专业力量的支撑。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重点片区、重要节点、重要界面等规划及建筑设计审查工作中,将强化专家领衔、多部门协审、多专业协作、多层级交互、全流程引导的精细化管控模式。该局创新提出“法定图则+城市设计导则”双控管理机制,将城市设计对空间与风貌的把控,落实到法定图则当中,深化细化法定图则管控实效,确保高质量高颜值从设计到实施的高品质高效率落实。

  从宏观布局到微观建筑,都将是一次美学的实践。

  “如果建筑设计尤其是外观设计缺乏有效的把控,容易追求建筑设计‘大’‘怪’‘奇’,一定程度会影响城市的颜值。”光明区住房和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光明区将建筑颜值设计提到和建筑质量同等重要的位置,归纳总结国内外优秀建设的做法,研究形成针对不同建筑类型的设计标准及指引文件。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已经编制完成的《光明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实施指引》和正在计划编制的“光明区公共住房设计导则”“光明区装配式装修技术指引”“光明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指引”等。“我们的目标是建筑单体各具设计特色,同时建筑群体又能达到和谐统一,从而由点及面地落实整个光明区的城市设计及建设风貌把控。为此我们将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维度切实加强全流程监督管理,确保把每一项工程都打造成为精品工程、优质工程。”该负责人说。

  光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光明区将建立城市设计及建筑风貌审查管控机制,由城管局牵头成立光明区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委会),下设5个行业领域专家库。专委会采取“规划必审+行业分级论证”的工作模式,对全区新建项目提供城市设计和建筑风貌方面的专业咨询和技术指导,对控制区内重点项目以及控制区外重大产业项目、公建配套设施、片区整体开发等项目进行报审前的先行论证,确保在项目规划阶段落实高质量高颜值要求。实行项目负责人制,由副处级以上干部担任,全过程参加项目管理,实行质量颜值终身负责制。此外,完善行业规范,强化质量管控,从景观园林、城市规划(含城市色彩和美学专家)、建筑和市政、交通、水务及海绵城市五大领域的角度出发,在现有国家、省、市有关建设标准基础上,围绕城区颜值品位提升,编制符合高颜值城区建设要求和光明实际情况的行业标准,确保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等各个环节皆有规可依。高颜值城市景观建设项目专家库包含5个行业领域专家库,分别为城市规划领域专家库、建筑和市政领域专家库、交通领域专家库、水务及海绵城市领域专家库、景观园林领域专家库,每个领域专家库由行业业务骨干和专家共20人组成,各行业领域专家库负责对涉及本行业的项目进行审查并出具行业指导意见。

  一切都是为了催生一座高质量高颜值城区。

  对于未来,光明区擘画了这样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图景,到2035年,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基本建成。到那时,一座高质量、高颜值的崭新城区将惊艳于世人眼前:一边是欣欣向荣的现代都市,一边是草长莺飞的山水田园,一座座“科学重器”掩映山水间,人文之光、艺术之光、科技之光交相辉映,光明将成为人人想来、人人爱来、来了不想走的好地方。

  ■相关

  城市高颜值建设

  “六大行动”

  实施城市名片塑造行动。高规格开发光明中心区,规划建设“双子塔”、光明站“一岛一园三中心”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加快提升云谷片区国际交流、科技服务、品质生活等功能,打造高颜值“城市会客厅”。高品位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核心区,试行片区总设计师制,一体化实施核心区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嵌山拥湖、绿荫环绕、安静平和的“科学山林”。高品质规划茅洲河滨水经济带,推动一河两岸空间结构优化,因地制宜建设全贯通式滨水慢行道。高标准推进光明城高铁站TOD开发,整体规划布局周边商业、产业、公共服务配套等优质资源,打造对外展示深圳北部中心形象的“门户枢纽”。

  实施全域景观提升行动。提升景观风貌控制区的全域颜值,沿主干道打造一批标志性、现代化建筑群,高标准开展楼村北等11个片区全域景观提升工程。构建覆盖全区的绿色景观网络,以绿道、碧道联通全区公园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景观,实现自然风光从“星罗棋布”到“串珠成链”。开展品质颜值专项整治,形成“一村一景一韵”的风貌格局。

  实施城市管理治理精准提质行动。推进城区市容市貌精细化管理,加强对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秩序维护,全面整治背街小巷等隐蔽死角环境卫生。提升城区交通环境治理水平,加强拥堵路段交通疏导和专项整治,强化大型车辆管控措施,完善停车设施布局与运营管理,营造便利畅通的出行环境。持续完善社会治理“光明模式”。

  实施城市文化涵养行动。依托科研院所、科技展馆等开展科学教育和创新实践,打造具有科学魅力、创新气质、国际风范的城市文化氛围。打造一批国际化街区和国际人才社区,推动设立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完善国际化配套设施。常态化开展国际工程生物创新大会等高水平科技活动。活化利用非遗、文物、古村等历史资源,不断传承、创新和发扬光明特色历史文化。

  实施城市优质配套建设行动。实施名师名校长引进和教师锻造工程,探索集团化办学等领域改革,着力打造一批名校、名师、名课。建设国际一流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加快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全市最优的综合居住品质,加大优质住房供应。

  实施基础设施优化提升行动。加快规划打造“2+2+7”轨道网络、“三横三纵”高快速路网和“八横八纵”主干路网,建设完善高品质慢行系统,着力解决断头路、停车难等痛点堵点问题,构建内通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安全优质的供水、治水、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探索配建再生水利用设施,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水务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出台光明科学城智慧城市专项规划,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云计算中心(二期)等项目建设,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应用融合发展。(南方日报2021年4月26日星期一第AT12版)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