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4-02-29 17:18:08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推进增绿建园串趣,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成效明显
“山海连城”计划顺利推进。联合8部门印发《深圳市山海连城三年实施方案》,编制绿道网专项规划、远足径体系专项规划,基本构建“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鲲鹏径“1号桥”建成启用,420公里深圳远足径“三径三线”基本贯通。完成百条特色步道规划选线,打造首批40条特色步道。绿美深圳生态基底不断夯实。启动深圳市“城市绿化五年百万树木”行动计划,抚育认定林荫道319条,完成重要节点提升100个。仙湖植物园新增迁地保育活植物1260种,高水平承办2023年中国植物园学术年会,被授予“深圳市国际交流合作示范点”。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编制《深圳市公园建设发展专项规划(2021—2035)》,组织各区新建改造各类公园30个,全市公园总数增至1290个。建成开放笔架山体育公园、罗湖翠湖文体公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公园。积极推动城园融合,率先实现莲花山公园—笔架山公园—中心公园—梅林山公园—银湖山公园“五园连通”。公园综合服务品质显著提升。开展“千园体检 万人问计”行动,持续增设便民服务设施,新增一批公园书吧、轻餐饮点、运动健身场地和设施,全市70个公园、2万余个停车位实现“一键预约”。深化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打造草坪帐篷区、消费市集、特色营地等系列“公园+”场景,新增10个特色营地,出版《公园深圳》图书,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经验获全国推广。园林绿化管养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绿地设施整治、草坪复壮修复、行道树树穴专项整治,试点应用智能剪草机器人、新能源割草机等设备,园林绿化管理更加精细、高效。
(二)全力推进减污降碳促净,生活垃圾综合治理能力持续增强
垃圾分类深圳经验获全国推广。在全市打造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示范社区123个,南山餐厨处理项目成为全国首个餐桌剩余物饲料化利用示范基地,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全省现场会上推广。全市厨余垃圾分类率达2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8.5%。垃圾处理设施树立行业新标杆。南山、龙岗、宝安能源生态园配套的服务设施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邻益惠民设施、科普教育基地和工业旅游景点。龙岗能源生态园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被耶鲁大学评为全球建筑史上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光明环境园进入试运行,成为厨余垃圾处理示范样板。环卫作业低碳化智能化走在前列。组织各区在市政道路、城中村、公园、广场等区域试点无人智能清扫场景应用,在莲花山及市民中心片区打造了多场景、多型号、全覆盖的“环卫+AI”应用集群。持续推动环卫车辆新能源化替代,环卫新能源车占比居全国前列。环卫监管效能进一步提升。建立环卫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提升体系,开展关爱环卫工人系列活动,持续加强环卫工人权益保障。大力推进环卫全周期智慧化管理,获评住建部、中环协数字化典型应用案例。构建国内首个5G+AI垃圾分类全流程智能监管新模式,获工信部5G应用征集大赛全国二等奖。“厕所革命”持续深入推进。指导各区新建、提升改造各类公厕,增设无障碍、母婴室等便民服务设施。开展“每周查厕所”行动和公共厕所运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公厕服务水平。
(三)全力推进整脏治乱添美,城市市容环境面貌展现新气象
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有力。优化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指数测评,入选住建部“市容环境整治典型案例”。在23个街道开展城市管理“街区制”试点。依托数字城管常态化开展问题巡查和处置,精细精准开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让市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城市环境新变化。城市家具管理更加规范。编印《深圳城市美学设计导则(户外广告招牌与城市家具)》《深圳市公共空间城市家具设置指引(椅凳篇)》及2项配套设计指引手册。试点“种子邮局”新型运营模式、早餐车“赋码”管理。修订《深圳市户外广告设施监管办法》,打造20条户外广告、门楣招牌示范街。灯光夜景点亮城市夜经济。高水平举办深圳光影艺术季,获评全国“2023夜间经济创新案例”、芭莎艺术之夜“年度公共艺术活动奖”。消除道路暗区61处,整治户外广告和城市照明设施“光污染”305宗。西涌国际暗夜社区正式获得国际认证,成为我国首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节日氛围营造有声有色。恢复福田中心区、南山区后海、前海合作区、宝安中心区等灯光表演。举办2023年深圳迎春花市。国庆期间,组织在全市主要道路、公园悬挂国旗,营造了喜庆、热烈、祥和的节日氛围。
(四)全力推进转型升级提效,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智慧城管建设取得新突破。正式上线城市管理“一网统管”平台,建立全市统一的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和数据库,完成城管领域城市运行重点指标上线。发布城市管理领域首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试点AI智能巡查。智慧城管建设信息化项目入选2023年度深圳市“新城建”试点工作示范项目。街道综合执法水平持续提升。制定《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2023年版),举办“场景式培训”“执法大讲堂”等各类执法培训20余期,在全市多个街道试点推行不见面执法新手段。常态化开展执法考评、案卷评查,以评促改推进执法队伍正规化建设,我市街道综合执法工作在“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行动中获住建部通报表扬。共建共治共享不断深化。建设“共建花园”130个、校园“植物园”10个,营造全民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实施公园自然教育满天星计划,仙湖植物园2项公众教育活动分别获梁希科普奖、南粤林业科学技术奖。“美丽深圳”志愿者队伍注册人数突破7000人,全年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3360场。“美丽深圳”公众号粉丝数超300万。城管文化活动深受市民喜爱。编制2023深圳城市管理文化活动手册,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花展、深圳簕杜鹃花展、首届公园咖啡节、公园·绿道欢乐跑、深圳湾夏季音乐会、公园文化季等各类活动600余场,为市民提供全年、全域、全龄的文化盛宴。
(五)全力推进铸魂强基赋能,队伍建设和组织保障更加有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走访调研基层单位、服务对象、重点企业超过100家,完善建章立制42项。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开展“争创模范机关、争建五星支部、争做五星党员”行动,监督指挥中心获“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公园中心获深圳市“党建杯”机关创新创优竞赛“服务增效组”一等奖,局团委获评“深圳市直机关五四红旗团委”,局系统3个单位获“市巾帼文明岗”。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履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加强政府合同和政策文件合法性审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好安全风险防范。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大力推进科技强安。有效应对台风“泰利”“杜苏芮”“苏拉”和“9·7”特大暴雨等极端天气,全年未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二、2024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落实“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部署,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1.筑牢生态园林城市本底。加快连通“一脊一带二十廊”生态骨架,强化生态廊道修复与生态空间连接,推进银湖山—红岗公园生态廊桥建设。加快竹子林、西乡河等山廊水廊建设,构筑蓝绿协同的区域生态脉络。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薇甘菊、红火蚁等有害生物防治,加大水蕨、仙湖苏铁、桫椤等珍稀动植物保护。积极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助力我市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2.构建山海城融合的绿道网络。深入实施“山海连城”计划,加快“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建设。完善优化深圳远足径“三径三线”标识标牌、营地配套、安全管理、观光设施。打造第二批40条特色步道。开展“净山径美”等公益活动,提升市民环境保护意识。
3.开展全民绿美保护提升。深入实施“城市绿化五年百万树木”行动,科学选择绿化树种,积极推进树木公益种植。完成部九窝苗圃基地建设。加强城市林荫道抚育,城市林荫路覆盖率达75%以上,打造连片成规模的特色赏花地。开展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单位创建,实施公园自然教育“满天星”计划,培育“自然(博物)达人”队伍,倡导全民爱绿植绿护绿。
4.进一步完善全域公园体系。持续开展各类公园建设,不断优化公园布局,新建改造公园30个,全市公园总数达1320个。促进“公园融城”,加强公园与周边社区及商业、教育、文化等设施的联结,提升公园可达便捷性。加快推动公园群建设,提升公园服务覆盖水平。
5.增强公园综合服务能力。持续丰富公园服务供给,新建改造一批户外运动场地,新增母婴室40间、直饮水点40处。不断优化公园停车管理,更好满足市民停车、充电需求。深化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建立全市统一信息发布平台,因地制宜为市民提供市集、露营、电影、文创、潮玩等多元休闲场景。
6.推进园林绿化管理提质增效。加大公共绿地管护力度,持续开展黄土裸露、行道树树池、树木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全自动割草机、自动浇灌试点,提升园林绿化养护自动作业水平。加快推进园林绿化车辆设备新能源化。推行园林绿化工持证上岗,开展园林绿化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树艺师培训,提升园林绿化从业人员专业能力。
(二)全面深化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擦亮文明洁净典范城市形象
7.推动垃圾分类“提档增效”。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百分百行动”。压实投放管理人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加大住宅小区、城中村、产业园区等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力度。深化垃圾分类“蒲公英计划”,向物业、连锁餐饮等更多行业拓展,打造更加响亮的垃圾分类宣教品牌。优化完善分类体系,大力开展绿化垃圾、外卖包装资源化利用。全年厨余垃圾分类率达到25%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9%以上。
8.提升城市整体洁净水平。聚焦垃圾乱扔、地面脏污、垃圾未及时清运等突出问题,抓住城中村、背街小巷、集贸市场等薄弱区域,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全面消除城市卫生死角盲区。研究优化不同场景下的环卫作业模式,加强环卫作业负面清单管理,提高作业质量、作业标准、作业规范。
9.打造环卫现代化转型示范样本。加大环卫智能设备推广力度,持续推动环卫作业车辆设备新能源化替代。加强“视频+AI”智能监管,提升全链条智慧监管水平。加快推进环卫从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试点和职业技能鉴定,加强环卫工人关心关爱,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10.深入开展“厕所革命”。会同规自、住建、城市更新等部门完善我市公厕规划建设协同机制,推动公厕建设标准落实。加大公厕新建力度,优化公厕选址布局,加强无障碍、母婴室等人性化设施建设。强化公厕日常管理,推广公厕“智慧码”,加强监督检查,提升公厕服务品质。
(三)精心开展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彰显深圳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独特魅力
11.营造舒适雅致的夜间环境。完善城市道路照明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太阳能、储能式路灯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加大城市照明和户外广告屏光污染整治力度,平衡好夜间景观与生态保护需求。结合重点片区开发建设,不断打造新的地标型城市夜景。高质量举办2024深圳光影艺术季,与新加坡灯光节等国际展会联展,提升艺术品位、扩大国际影响力。持续开展大鹏星空公园建设,举办星空观测、科普教育等各类主题活动,打造暗天空保护城市名片。
12.提升城市家具设置品质。制定完善相关设计指引,提升城市家具设计水准和建造品质。开展“美好街区”打造,对街区可视范围内的城市家具、广告招牌、建筑立面、城市照明等进行整治梳理提升,营造缤纷友好社区氛围。
13.加大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聚焦市民群众反映市容环境问题,集中力量解决市容环境管理痛点难点。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要求,加强合作区美丽圩镇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助力市容环境治理水平均衡发展。
(四)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智慧高效便民的现代治理体系
14.提升管理服务智慧化水平。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为新型智慧城管建设注入新动能。进一步整合局系统各类公众服务系统,持续优化升级“美丽深圳”公众号服务功能,做好适老化改造,强化双语应用。
15.提升城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公园、绿道等绿色空间,举办花事花展、草地音乐会、自然科普教育、露营节、欢乐跑等各类文化活动,为市民打造全年、全域、全龄公共文化盛宴。编制深圳城市管理文化活动手册,提供活动“地图”,让市民更加便利享受城管公共文化服务。
16.提升民生诉求办理水平。深化“主动发现、未诉先办”工作机制,推动“人机结合”的主动巡查模式,运用AI识别算法和社会视频资源,提高城市管理问题精准发现、主动处置能力。深入整治市民群众关注的共性高发问题,切实办好市民群众身边的“民生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