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5-03-25 17:11:25 信息来源: 字号:【 视力保护色: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全力落实山海连城绿美深圳生态建设部署,完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申报

  山海连城计划全面推进。新建提升绿道308公里,打造特色步道40条,“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总里程达3600公里以上。鲲鹏径获评全国十大户外运动特色目的地。编制《深圳市休闲骑行道专项规划(2025—2035年)》,贯通固戍码头—上步码头滨海骑行道西段50公里。全民爱绿植绿氛围更加浓厚。深入推进城市绿化五年百万树木行动,新增立体绿化31万平方米。公园城市体系不断完善。《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经市人大审议通过。全年新建提升35个公园,全市公园总数达1320个。建设社区共建花园100个,与87所学校开展“植物园进校园”。积极推动国家植物园创建。公园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全市公园新增书吧25个。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花展等公园文化活动1500余场。园林绿化管理提质增效明显。编制《深圳市风铃木类树木养护技术指引(试行)》和《深圳市美丽异木棉养护技术指引(试行)》。正式向上级部门申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二)不断强化生活垃圾治理,全市环境卫生整体质量持续提升

  垃圾分类工作实现争先进位。印发14类重点场所垃圾分类工作指引,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9.1%,厨余垃圾分类率持续稳定在25%以上。发布《厨余垃圾处理项目碳排放核算指南》地方标准。开创全国首宗奶盒回收碳减排量交易先河。环卫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打造全域环卫作业机械化试点。开展环卫臭气噪音专项整治,实行环卫作业负面清单管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光明、龙华能源生态园全面进入施工阶段,平湖能源生态园一期具备点火条件。深圳市卫生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完工。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更加完善。制定《深圳市生活垃圾焚烧厂监管工作指引》《深圳市厨余垃圾处理厂监管工作指引》,全年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87.5%。“厕所革命”成效明显。完成公厕建设规范、管理规范制度修订,全市新建改造公厕100座。做好节假日、重大活动、重点商圈和景区公厕保障。探索建设“潮汐公厕”,灵活调整男女厕位,广受好评。

  (三)精心实施市容环境整治提升,深圳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展现新风貌

  重要门户市容景观不断提升。全力做好“迎十五运”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建立重要场所市容环境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市容环境短板有效整治。全面开展市容环境整治百日行动和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持续深入开展“行走深圳”,排查整治背街小巷26169次。城市夜景更具吸引力。成功举办“光景无限”第五届深圳光影艺术季,在全市30处场所展出209件光影艺术作品。光影艺术活动助力夜间经济发展获省住建厅肯定,并向全省推介。发布《暗夜社区光环境规范》,持续推动大鹏星空公园建设。西涌国际暗夜社区上榜全国十大最美星空推荐目的地。城市家具管理规范便民。联合相关部门将大型户外广告设施审批、一楼门楣招牌备案纳入“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办理流程。在福田区试点开展早餐车“赋码管理”,全面实现“一车一码”“动态监管”。编制《“美好街区”营造指引》,营造42个“美好街区”。文明养犬机制不断健全。会同宣传、公安、卫健、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养犬管理协同联动机制。举办第六届深圳5·29爱犬日活动等宣传活动。街道综合执法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定首批深圳市城市管理现场执法指引,规范现场执法流程。探索推广非现场执法新手段,组织执法专项培训6期,开展“执法大讲堂”400余次。

  (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城市管理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拓展。制定拓展城市管理智能应用场景行动方案,在公园打造无人机巡航、智能割草等管理服务场景;在道路广场打造人工智能清扫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与城市管理融合,全市落地公园无人机配送航线、无人机巡航等一批示范场景。市容环境产业加快发展。举办第二届市容环境产业博览会。组建首个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举办首个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成功吸引外地环卫机器人企业落户深圳。推动全国首个市容环境产业园在龙岗挂牌成立。“智慧城管”建设纵深推进。启动局一体化城市管理综合平台项目建设。深圳市环卫全周期运管服平台荣获我市数字化转型优秀应用成果。为民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建立“弱信号”捕捉风险化解和“每周一议”办理机制,深化“主动发现、未诉先办”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出租车、公交车等移动视频设备主动发现全市主次干道和重点场所重点城市管理问题。优化“美丽深圳”公众服务功能,应用总数达30个,公众号“粉丝”突破350万。全年组织开展城管志愿活动5300余场。

  (五)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城管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坚强有力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莲花山公园管理处党支部获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容景观事务中心党委获市直机关工委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完善城市管理法治、规划、标准体系。完成1部特区法规和1部规范性文件制定。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和讲座,“熊熊看分类”宣传普法栏目获2022—2023年全省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创新创先项目。做好专项规划与市级重点规划的衔接和传导。维护城管领域安全稳定。有效防御应对台风“格美”“摩羯”,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持续做好网络安全、信访维稳、值班值守、平安深圳、扫黑除恶、极端事件防范等工作,确保城管领域安全稳定。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迎十五运,全力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提升绿化景观品质。完成重点区域、节点绿化美化提升,加强城市绿化精准控花和精心养护,强化簕杜鹃、美丽异木棉等开花乔灌木应用,确保赛事期间绿化效果。提升灯光夜景品质。重点开展深圳湾、前海湾等片区照明品质提升。持续完善城市照明设施整治道路暗区。提升城市容貌品质。对城市家具、广告招牌、临街建筑立面等短板问题统筹治理,打造“美好街区”。在赛事集中片区布置特色家具、道旗等,烘托赛事氛围。提升市容秩序品质。编制街道综合执法指引,强化队伍培训,提升执法水平。开展市容环境质量智能监测,加强常态化督导,确保市容环境始终保持在高位水平。

  (二)深耕细作,持续打造绿美幸福城市。努力让城市更洁净文明。持续提高城市清扫保洁服务质量,打造一批精细化作业示范片区。提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水平,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努力让城市更绿美生态。深入推进城市绿化五年百万树木行动,全年新增立体绿化20万平方米。启动城市绿地物种多样性提升五年计划。深化全域公园城市建设,新建提升公园35个,全市公园总数达1350个。努力让城市更活力时尚。完善“鹏城万里”多层次户外步道体系。建成鲲鹏径2号桥、3号桥,持续提升鲲鹏径全球知名度、美誉度。实施休闲骑行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建成休闲骑行道300公里以上。努力让城市更幸福温馨。广泛布设儿童友好、妇女友好、宠物友好等设施,新建改造公厕100座;在公园新建提升运动场地、帐篷区,累计打造公园书吧100个;因地制宜打造宠物活动空间,促进宠物经济。

  (三)攻坚克难,全面深化城市管理领域改革。引入市场化机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服务供给,持续深化公园运改维一体化改革。不断盘活各类资源,促进消费增长。拓展社会化参与。推动城市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等作用,广泛动员志愿者、社区居民等各界参与市容秩序劝导、垃圾分类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集聚城市管理发展合力。加快智能化转型。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打造公园全场景、环卫全链条、市容街区全要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基本建成一体化城市管理综合平台。推动产业化发展。实施市容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行业高效能治理牵引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

  (四)内修外塑,努力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水平。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升专业能力。开展城市治理能力和城市品质提升专题培训,主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动态,提升干部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扎实开展重点场所、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提升风险源头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严防极端事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提升为民服务能力。重点抓好民生诉求办理,健全“主动发现”、“日报、周议”、类案治理等机制,实现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