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城管执法委以新理念为引领——勇破“城市更新”考题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6-25 10:26:35

  “让城市成为新发展理念的外化!让城市成为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最近,市委书记张家胜对城市治理提出新要求、新期待。

  入夏,全市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的大讨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市城管执法部门激活了思想,放大了眼光,迅速以时不我待的姿态,以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检查为抓手,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勠力同心,加压奋进,抢前争先,勇破“城市更新”考题。

  破理念之围:革新思想束缚,践行新发展理念

  城市之于文化,是容器,也是坐标。

  所谓大城者,非地之大楼之高,有大格局大包涵是也。

  一个城市,生在这里的人不想走,度过一生的人觉得值,听说过的人想进来,留下来的人不后悔,这样的城市一定可以称为大城。

  黄冈何以成为大城?

  “城市不再是一座水泥城市,要建‘会呼吸’的动感赋能城市,要让城市注入精神。”

  “让绿色成为城市的底色和主色,营造‘满眼都是风景、满街都是爱’的美好生活空间。”

  “以人民为中心,补齐发展短板,创新城市治理机制,变文明指数为幸福指数。”

  ……

  一时间,市城管执法委以坚强的党性政治担当和行动自觉,紧扣市委书记张家胜调研城市发展提出的新思路,按照市政府代理市长李军杰的工作要求,化压力为动力,以思维之变催生发展之变。

  他们第一时间开展撒播以百日菊为主的花籽行动,对城区闲置裸露土地的“五边”路边、水体边、树边、围墙边、屋檐边,通过在城市空闲空间大量种植具有生态性、观赏性中草药花草,密播密撒花籽草籽面积2.3万平方米,防尘网覆盖裸土堆场63.5万平方米,彰显李时珍故里特色,标注城市生态个性。

  他们第一时间考察调研,学习借鉴西湖的治理经验,用市场化的办法开发搞活遗爱湖公园,初步形成“制订一个绿色发展规划、引进一家知名市场主体、锚定一个5A创建目标、开发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完善一批配套服务设施、打造一批文化活动品牌”等六个一的发展思路,让遗爱湖的一湖清水变成兴城润城的活水。

  他们第一时间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构建环卫保洁一体化网格化治理机制,推进固体废弃物终端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进程。

  黄冈城管人正以火热的激情,迎难而上、迎头赶上,迅速扭转被动、赢得主动、走向生动。

  破路径之困:创新治理机制,补齐城市发展短板

  “整体发力、有序推动,标本兼治、务求实效,打通大通道、畅通微循环,创新治理机制,加快补齐发展短板,努力把城市建设成宜居宜业幸福家园。”市城管执法委以此作为突破口。

  推进街道赋权。宜放则放、宜接则接,采用“分步赋权、逐步实施”方式推进街道赋权改革,下放104项职能赋。

  推行并联审批。对涉及工程项目因建设需要占用挖掘城市道路、占用绿化、移植树木等审批实行综合窗口“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以水电气外接审批监管为切口,减少程序,简化手续,用实际行动当好“店小二”。

  打造智慧城管。构建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先进技术的智慧化城管新模式,强化城管部件实时监管、城管事件智能研判,通过统计分析城市管理案件的分布情况、发展趋势,为城市管理提供应用支持。

  如何补齐发展短板,让城市治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治理”、“精准治理”转变?

  ——着力解决围城与堵城。

  从道路维修着手,对城区破损主路面、人行道地砖进行修补,对破损井盖进行更换、市政管网疏通,消除道路安全隐患。到目前,修复人行道10600平方米,更换井盖井座96套,改造疏排积水7处,拆除路障石190根。

  从停车秩序着力, 5月中旬,联合公安交警部门组织拖车开展市区“僵尸车”清理行动,共依法拖离“僵尸车”34台。同时施划停车泊位712个、方向标识264个,施划摩托车停车标线5643米。对21条背街小巷实行入位停车、顺向停车。4月起,他们对违停处理系统升级,自动识别车辆之前有无违法记录,终端同步打印“首次违停免处”告知单,免予处罚。

  ——致力探索小区综合治理。

  全面提速拆违。5月份以来,市城管执法委先后拆除体育路、一字门、八一、清源门、西湖等社区违建90余起,拆除面积8895平方米。

  挂点小区整治。作为望月堤社区治理的牵头单位,组织主协创单位发放温馨提示300余张,下达家禽整改文书50余份,整改垃圾、违建、种菜、家禽等问题300余个。

  化解矛盾纠纷。到目前,城区5个街道、48个社区均已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室,城区855个小区均成立小区民调小组,初步实现小区调解室覆盖率100%。

  ——发力补齐垃圾末端处理短板。

  市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1处理中心”和“4分散站”于今年1月全部投产,日处理餐厨垃圾66吨,可切实满足黄冈城区餐余垃圾处理的需求,标志着我市开启了餐余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模式。

  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已于3月28日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亿元,占地46亩,项目建设后年回收处理50万吨建筑垃圾。

  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于2020年11月开工建设,总投资约6.3 亿元,项目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采用两台600t/d机械炉排炉,垃圾池及卸料平台按1200t/d规模一次性建成。

  破作风之弊:重任变责任,聚力为民办实事

  仲夏,市区正在掀起“双创”工作热潮,全体城管人挥汗如雨迎大考,努力把城市的温度体现在百姓的“最需求”上。

  “扫”出靓丽好风景。城区主次干道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严格落实垃圾落地时间不超10分钟、中心区域保洁时间不低于16小时工作制,实行集中普扫与分时间段清扫保洁制度。城区约800万平方米的主次干道、新接管约100万平方米的背街小巷,达到“中午晚上有人管,16小时巡回捡”全天候保洁效果。

  “洗”出干净好面貌。创新洒水、机扫、机洗、抑尘、人行道水洗、护栏清洗和快速保洁机械化作业新模式,加大“水冲式”作业频率,巡回“立体冲刷”,定期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护栏清洗。配备专班人员洗抹临街垃圾箱、果皮箱,清洗垃圾收运车,常态化保持环卫设施、作业车辆干净整洁。

  “清”出生活好环境。以“最短距离、最快速度、最佳效果”为原则,以城区分布的垃圾收集站为依托,合理划分垃圾清运车配置区域,优化清运路线,有效提高清运效率。开足马力保证城区各个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集贸市场等日产日清;调配机动输运车辆,配备垃圾桶,全天候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巡线清运。

  “管”出公厕好形象。黄州区54座免费开放公厕采取“跟踪式保洁”模式,公厕管理人员统一着装,一人一厕监管,按照“五净五无”标准家庭式保洁,每天对公厕地面、门窗镜台、挡墙面、便器池斗进行全方位清洗,让“方便”更方便。

  据介绍,自市区实行环卫一体化以来,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全面接管背街小巷环卫保洁工作,48个社区13个行政村,共计511条背街小巷,保洁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已全部接管。接管后,市环卫中心新增保洁人员178人,市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投入总人数达到992人,作业车辆共157辆,清扫电动车300辆,总清扫面积903万平方米,将城区435个勾臂斗更换为垃圾桶,让干净成为城市漂亮的底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当下,市城管执法委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加倍努力,以一刻也不懈怠、一天也不耽误的紧迫感,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努力谱写黄冈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