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与城市品质。记者获悉,近年来,横沥镇精细化管理聚焦“去污点、增亮点、显特点”,不断推进执法力量下沉基层,扎实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城市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用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撬动民生“大幸福”,将文明理念植入城市的“毛细血管”,以更高的标准来提升城市品质和市容秩序,实现城市“颜值”和“气质”双提升,为市民带来可量化、可感知的幸福和满足。
去污点:“三清三拆三整治”强力完成改造
走进横沥镇张坑村,数百年历史的宗祠与修缮一新的上世纪80年代旧屋相得益彰;旧村小巷里的石板路平整洁净,拐角处的街头小景绿意盎然;依山傍水的张坑公园不时有三两村民闲庭信步……
“现在你看到的样子,也是我们花了很大决心去改造的。”横沥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吴炳晟告诉记者。整治前,这里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在广深铁路段旁边的排水渠,常年有污水流淌,且一到雨季会导致张坑村水浸;村民房前屋后及小路小巷摆放杂物突出,导致恶臭、蚊虫滋生,环境卫生脏乱差。
张坑村的环境问题,在横沥镇众多村(社区)同样存在。自2019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洁净城市”专项行动以来,张坑村以创建“洁净城市”为切入点,高质量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三清三拆三整治是美丽乡村的底色,只有铺好底色,才能绘就宜居环境。”吴炳晟表示。“为了说服群众配合,当时我们党员干部带头,翻箱倒柜大扫除。”谈起清理行动,吴炳晟印象深刻。
吴炳晟(左二)巡查排水河道洁净情况
前期的“洁净城市”创建工作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紧接着在横沥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张坑村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完善全村公共设施配置,雨污分流工程、自来水管网改造、电网改造及照明系统等基础工程陆续完成,一“拆”一“建”,张坑村的环境变得焕然一新。2020年,张坑村还成功入选东莞市“特色精品示范村”。
张坑村村内建设的鹅卵石小径
增亮点:村民自治打造宜居家园
“以前,老伴觉得住村里太脏了,一下大雨又不敢出门,总催我搬到儿子家。”80多岁的刘叔笑道。随着“四小园”建设推进,土路变成了沥青步道、鹅卵石小径,原本要搬走的他,准备跟老伴一直住下去。“近几年,张坑村变化很大,一出门就是田园风光,又有凉亭、公园、健身器材,在村里住觉得越来越舒适,不比城市差。”
一个村民自建的废弃厕所被改造成“小菜园”,种植了一些小葱、生菜、小白菜等容易栽种的蔬菜,实现“变废为宝”。“菜种播下去已经一个多月了,现在准备收成,能吃上家门口种植的安心蔬菜真好,也十分方便。”左邻右里的村民们纷纷表示,自从有了“小菜园”,邻里之间也多了互动,常常交流种植经验,分享劳动成果。
“我们充分利用村头巷尾、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烂荒地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村民们由最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看到成果后,纷纷提出希望把家门口的地块也纳入改造,可以说明‘四小园’的建设获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认可。”吴炳晟表示,“四小园”(小花园、小公园、小果园、小菜园)是巩固“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效所实施的措施,使“环境黑点”成为乡村亮点,让乡村环境更加优美,更加生态宜居。
常态化的洁净依赖于常态化的管理机制。在张坑村内的众多住户家门口,贴上了“门前三包”责任牌,一眼望去是方方正正的花坛和绿意盎然的植物,花坛旁摆放着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小型分类垃圾桶。
“门前三包”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加之村民生活方式及环卫观念较为固执保守,面对这些难点,如何能够推广开呢?“在推广的过程中的确是有群众不愿意配合,随着片长制的推进,执法力量下沉一线,城管片长面对面与群众交流,真正做到为群众服务,把群众的难处逐一解决,自然而然群众也能理解我们的工作。”吴炳晟坦言。
据悉,2021年8月起,横沥城管分局在21个村(社区)设立了城管委办公室,选派了10名城管片长对负责的辖区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进全方位监管,通过日常巡查、密切联系群众,与社区发挥联动作用,推动城市管理由单一、被动式管理向多元、主动式服务。有了城管专业力量的进驻,张坑村的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细致了。值得一提的是,横沥镇10名城管片长均为镇城管分局和公用事业服务中心股长及副职领导,依托城市管理执法片长制,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头雁”作用,用“中国红”引领“城管蓝”,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处、见实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城管片长制取得初步的成效。据吴炳晟介绍,一是拉近了群众的心理距离。片长驻村办公后,通过走访宣传、城市群众微信群、城市服务码等措施,与群众互动增加了,一些难点问题得到配合和谅解。群众反映问题更便捷,也实现“小问题不出村”,增加了群众的满意度。“随着环境的改善,居民的幸福感明显增强,凝聚力也更强,就会自觉落实‘门前三包’,自觉遵守各项管理规范,有效促进了基层治理工作,推动了城管片长制的落实,潜移默化中行成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吴炳晟表示。
街头小景
显特点:绣花功夫留肌理,成就“网红”打卡点
张坑村只是横沥镇大力推行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过去五年,横沥镇聚焦“去污点、增亮点、显特点”目标,统筹推进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从整治到活化,从管理到治理的思路规划连片改造,以惠及更大民生。
据悉,横沥镇17个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村”标准。其中,围绕“项目精品化”,横沥推动张坑村、山厦村、村头村入选全市首批“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推动隔坑、半仙山、村尾、新四村成为今年新一批“特色精品示范村”;打造的村头村“查香印象”、张坑村“相牛故里”、山厦村“芋乡美地”、恒泉社区“三六九趁墟”、隔坑村“水岸人家”等形象标识深入人心,村尾村“荷塘叶色”、长巷村“香氏公园”、山厦村“彩虹村”、村头村“百亩葵园”等品牌项目和精品游线成为群众向往的“网红打卡点”。
漫步在横沥街头,街坊们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原来身边的一些危旧小区、废置厂房、脏乱村庄,正一个个消失。取而代之的是“678艺时代”“三六九趁墟”等一个个精品项目。在新四村小田头路,两边的墙体已被涂上墙绘,古井旁的彩绘展现了旧时村民开凿水井以及在井边生活、休闲的场景,不远处是关于“红色记忆”的墙绘,路旁的小公园绿树成荫,整条街道干净整洁,焕然一新;在隔坑村,升级后的村前路上看不见一条线缆,通过地下线管铺设工程改造,不仅优化提升线缆的布局,也有效提升道路景观;在村尾村莲塘,一池碧绿无垠的荷叶显得格外醒目,旁边是改造提升后青砖黛瓦的古村落,而楼宇之间,银宝山新、泰亮等项目正在建设……呈现一幅环境、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美丽乡村画卷。
城市既干净又安全,是百姓幸福获得感增加的动力,反过来,百姓生活幸福了,就更加促进城市建设,带来城市无限发展的前景。为此,横沥镇全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营造一个干净、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为“智造名镇 滨水新城”增“颜值”添“气质”。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