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新公园亮相 “绣”出城区幸福感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8-28 09:04:47

1.jpg

梅林荟生活广场

2.jpg

福强路绿道休闲带

3.jpg

中康公园荔枝林

  “深圳力量”

  在深圳这座绿树成荫、繁花四季的现代都市,中心城区福田已建成各类公园125个!这里有深圳“最美公园”香蜜公园,集文化、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有以生态保护示范为特色的红树林生态公园,已记录到鸟类174种,其中不乏黑脸琵鹭等国家珍稀物种;在城市中轴线,“诗、书、礼、乐”公园实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还有全市首个社区公园群——景田北社区公园群,为周边居民提供了“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公园城市福利。

  本月,福田区精心雕琢、匠心打造的12个新建社区公园齐亮相,“百园福田”又添新成员,共贺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12个公园,12种风韵,它们为中心城区城市风景线再添靓色。

 

  十二个公园

  十二种风韵

  1.中康公园,景观面积15968㎡,铜板雕刻展示中康历史,运用玻璃元素唤起中康回忆。

  2.农林路街心花园(眼科医院西侧绿地),景观总面积约6202㎡以“流动的康养花园”为设计概念。

  3.莲花北村社区公园,景观设计面积约10478㎡,以“莲花”为设计主题,拥有儿童活动区。

  4.建业街心公园,总设计面积为1259㎡,营造温馨而又舒适的邻里公园。

  5.梅林花街,设计面积约为6300㎡,紧邻市区内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梅林农批市场,以“‘食’光花园”为设计主题。

  6.禾镰坑水库梅花特色主题园,绿化总面积为9593㎡,全园以种植梅花为主。

  7.滨河新村社区公园,景观总面积约3800㎡,以打造“新深圳之家”为主题。

  8.福强路绿道休闲带,景观总面积约10107.2㎡,以休闲绿道贯穿整个带状公园。

  9.南园路街角景观提升,整体景观墙面约859.4㎡,以“城市肌理、南园缩影”为设计理念。

  10.石厦北七街社区公园,景观总面积约为5300㎡,以“复园”为主题,通过全民玩乐的理念来复兴设计公园。

  11.莲花二村家训文化公园,设计以“孝”文化为核心展开。

  12.梅林荟生活广场,以“荟生活”为主题,打造一个集商业购物、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的市民休闲广场。

  以公共空间为媒 述说城市记忆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发展历程的最佳承载地。福田区在新推出的12处公园中就贯穿了这样的思路。

  比如在南园街道南园路街角的景观提升中,就十分注重保留南园老区特色,以“城市肌理、南园缩影”为设计理念,结合周边社区环境,围绕城市记忆主题,对南园路东段挡土墙进行功能性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外立面装饰和植物更换,采用抽象手法为市民还原“老深圳”的烟火气和旧记忆。留存城市记忆,共筑城市归属感。当大家漫步在公园中,可感受城市变迁,共情城市发展。

  据福田区城管局景观处刘佳工程师介绍,中康公园所在地之前是玻璃厂,很多老梅林人都有印象。为此在改造提升的中康公园里,通过铜板雕刻的“中康公园”字样被巧妙设置在舒缓的绿地上,运用玻璃元素唤起周边居民对中康生活区的回忆。

  以公园绿地为坐标 活化城市空间

  “公园在城中,城在公园中”。福田区在改造过程中通过消除消极公共绿地边界,模糊公园空间和城市空间的界限,让公园与城市融为一体,润物细无声般将城市各种功能区串联在一起,“人在城中亦在园中”。

  比如梅林荟生活广场,以“荟生活”为主题,将市民的休闲生活体验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垂直绿化,阶梯式绿化种植,地形,景墙等景观手法对地铁出入口、出地面构筑,通风井、地下管井、电箱等不利因素进行景观化处理;结合场地现状和人行活动规律设计入口LOGO水景、星光舞台、星空画廊、树阵花海、读书空间、叠级花池、曲线镂空景墙、夜景灯光、特色种植等,将现代化城市景观和公园景观有机结合,打造一个集商业购物、休闲,娱乐、交流于一体的多重体验,互动性强的综合性市民休闲广场,营造出生态,健康,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形象界面,成为市民休闲“打卡地”。

  梅林荟生活广场是12个公园中唯一一个与商业广场融合的公园。和此前地铁出口仅有草皮铺设不同,开阔的广场成了老人广场舞的聚集地,木质的舞台成了孩子们摸爬滚打的游戏场;远望垂直绿植映入眼中、身后飘逸灵动的特色种植亦是风景线,正闲坐在广场石凳上的邓大爷笑眯眯地说:“变漂亮了,带着孙子经常来,可以看广场舞,孩子们也有好玩的地方”。

  “细绣”公园绿地 提升城市品质

  从城市中的公园到“公园城市”,福田区始终坚持匠心“细绣”一点一滴,让市民们从细节之处感受到公园建设的别出心裁,在公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片小天地。

  比如集中亮相的中康公园,位于福田区梅林片区,周边环绕着居民区和商业区,作为周边唯一的社区公园,中康公园 “一园多面”却又不失特色,全园设计一条无障碍的休闲慢跑道,满足周边居民健身锻炼需求;同时,因地制宜将园区分为三个景观区——休闲体验区,通过九曲花街展现山地特色,运用梅花元素体现梅文化,并结合荔枝林开辟趣味游赏小径,提供散步、慢跑、休憩交流的场所;自由活动区,可进行健身、广场舞、太极等文体活动,另外完善缺失的儿童活动空间,提供儿童游玩的场所;特色景观区,可进行散步、慢跑、休憩、社交等休闲活动,结合地形打造层级式台地景观,展现山地特色,片植梅花,体现梅文化。

  “百园福田”将继续坚持以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和“公园城市”建设为主线,构建山、海、城一体化都市生态游憩网,率先建成先行示范的“公园城区”,打造深圳舒适宜居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生态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展示地。

  以公园绿地为载体 共建共治共享

  公园建在哪?公园怎么建?福田区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以“让每个公园都有主题,让每个公园都充盈文化基因”为目标,变“千园一面”为“特色特质”,聚合公共娱乐、文化功能,持续推进“公园城区”建设,将辖区内公园系统打造成为一个完全开放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并将移民文化、拓荒牛文化等具有深圳、福田特质的文化因子嵌入其中,为市民之间发生的文化互动、公共交流提供场所。

  为此,福田区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进一步厘清“为谁治、谁来治、和谁治”三个层面的问题。以提升公共服务产品供需精准匹配为导向,变“关门搞管理”为“开门共治理”,让社会这只“看不见的手”动起来,推动公众参与方式变革,借助深圳市民参与公共事务热情高的特点,委托社会组织开发了“‘未来公园’创意征集——福田特色公园建设·主题创意征集平台”。该平台已于2019年底正式上线,通过平台收集汇集了居民在公园建设方面的好想法。比如这次集中亮相的农林路街心花园,其正是区职能局、所在辖区街道、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产物。

  下一步,福田区将继续依托此平台建立常态化了解民情、汇集民意机制,推动市民从公共产品供给“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让市民共建共治共享美丽福田、美好家园,推动形成“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的氛围,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共建共治共享先行示范的“福田样本”。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